上午去做事先约好的采访,本市某大医院的高血压专家和冠心病专家。因是一周要做两期栏目,所以在拍摄时尽量套拍,即在一个地点选两位教授,做两个选题,然后做一组系列栏目好了,否则会将人拖得精疲力竭。
采访做得很是顺利,虽说我对所谓的高血压、冠心病并不十分了解,但昨晚跟同学聚会回到家十点多后还上网查了会儿相关资料,且事先跟他们联系过,所以在交流上还算自如。那个高血压专家,是位女同胞呢,她是博士生导师,曾去日本留学三年,回来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获得者。而所采访的冠心病专家,是名硕士生导师,也曾两次去日本学习,回来后获得市里什么科技进步奖啦等等。
两个人可以说是本市医学界的名人了,可是我对他们这些名誉上的东西并不很感兴趣,除了在打字幕上能用得到以外,访谈的内容都与此无关,而那些字幕也只是为了让片子增加份量而已,倒是采访时从他们身上读到的专注与沉静给我的印象更深些。采访女博导,我们是在她的办公室拍的。当时手机都已关掉,固定电话也摘了机,避免打扰,想使采访一次成功。可当我问最后一个问题时,忽然有人敲门,当时我想这条可能得重拍了,定会打断她的思路。可是这位博导却心无旁鹜,眼神都没有扫过去,将最后一个问题很精彩的回答完。当我说谢谢的时候,她还沉静的说“可以么?”目光平静如水,确是有种大家的风度。遂感叹很多有学问或是有作为的人,常是一个管理自己的高手,是一个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并能让自己的行动时时刻刻为信念服务的人。
在拍冠心病专家去查看病房,为病人做检查的画面时,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年患者冲着我们说“哎,真是感谢他呀,这是我的救命恩人。”当时想一个医生能听到这样的话,可能要算是对其最大的褒奖了吧。我很职业性地想到如果这期节目是做这位专家的专题片,这些语言真是极具说服力,也是极为珍贵的素材呢。可是当我看摄像机的时候,同期声的话筒竟不在机器上,后来想在以后拍片时要注意,在拍摄的过程中意外的同期声将比刻意摆拍的东西更有说服力。
回来看采访的带子,觉得这个摄像水平还算可以,画面基本还能将要表达的东西给拍回来,只是若干地方基本功还不过硬,比如构图,比如平稳方面。自己的采访因为没有刻意的拍反打镜头,而感觉拍摄出来的被采访者,面对观众斜侧的角度有些偏大,有失与观众或与现场记者交流的氛围。在以后拍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后记:中午在编辑机上粗剪采访,很热很辛苦,想要是有一个大大的甜甜的冰淇淋吃就好了,外面大大的太阳,哪敢再出去。幸好制片海涛上来时给我拎来一袋面包,一根肠,一个五香蛋,两个水果,否则中午要饿肚子了。哎,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还不是想榨干我滴血汗!
工作辛苦,时间越发紧迫,但我咬着牙也要坚持下来,一定不做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