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营建洛邑,在此筑城,称成周。因城在洛水之北,东周时称洛阳。西汉初曾定都于此。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亦在此定都。因尚火德,改洛阳为雒阳。其后曹魏定都时,复改为洛阳。
洛阳作为大汉都城,其都邑的规划、布局,宫室的营建、修饰,皆优于前朝。且继承了西汉长安发展城郊,不建外廓的传统。城市总体布局以宫为中心,“择中立宫”,以主体宫殿南宫轴线,作为全城主轴。城市用地按功能分别规划,排次分明,左右对称。街道平直,如作棋盘。
洛阳城近于长方形。南北约九里,东西约六里,俗称“九六城”。共设城门十二座,东面三个,自北而南为东门、中东门、耗门;西面三门,自北而南为上西门、雍门、光阳门;南面四个,自东而西为开阳门、平城门、小苑门、津门;北面二个,自东至西为毂门、厦门。
城外有宽八丈到十八丈、深二丈的护城壕沟环绕。
城内主街自通城门,大街互相交叉,分隔成二十四段。《汉仪》:“洛阳二十四街”。街宽八丈到十八丈不等,路面夯土而成,上铺青石河卵。陆机《洛阳记》载:每条大街均分为三股,三道并行。中央为御道,两边有高四尺余的土墙作为分界,公卿大臣行中道,一般人行左右;街道两边种植栗、漆、梓、桐四种道树。
城内有南北二宫,两宫之间有复道相连。
南宫始建于秦,今汉时为朝贺议政之所,呈长方形,中轴线上排列着却非、崇德、中德、千秋万岁、平朔五殿。北宫建于明帝时,大于南宫,为皇帝嫔妃寝居之处,宫内德阳殿规模宏伟,可容万人。太仓、武库建在城东北隅。南宫西北有金市,南郊有南市,东郊有马市。城东部是贵族住宅区,有步广里、永和里。城南建有明堂、辟雍、灵台、太学。
洛阳有“四市”。金市在城内,马市、南市、栗市皆在城外。私营手工作坊和闾里主要在郊外,只有部分官府(三公)、手工作坊和闾里在城中。
城区,便是内城。郭区,便是城外分布甚广的闾里。亦是口口相传的‘大郭’。对比内城,又分为: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四个郭区。
刘备不禁要问。不建城墙,如何御敌?
很快便有了答案。
一座巍峨的城门,出现在驰道前方。
徐荣说,此乃东郭门。
洛阳东郭,以新开漕渠(阳渠)为屏障,在上东门以东七里的漕渠上建有桥梁,称‘七里桥’,并在桥东一里,建有“门开三道”的东郭门。洛阳西郭以“南临洛水,北达芒山”的‘张方沟’为屏障,在上西门以西七里的张方沟上,建有‘张方桥’,时称‘夕阳亭’。乃是上西门的外郭亭所在。夕阳亭亦称“洛阳都亭”,具有郭门性质。洛阳南郭,便是南城墙与洛水之间东西宽六里、南北长四里的地区。
洛阳“以天然河流与新开漕渠,为郭区屏障。四郭皆以桥梁与郭门,为郭区门户;或以桥梁与外郭亭,作为郭区关口”。
换句话说,洛阳外郭,乃以水为屏!
故可不建外墙。
东郭门外,张小胖正翘首以盼。
见临乡车队,这便拍马上前:“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