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非坐北京不为明帝(三更)
从崇祯皇帝朱由检,到大顺帝王李自成,再到大清顺治帝小福临,再到大明弘光帝朱由崧,北京还是那个北京,但是短短的两年之内历经四帝,现在京城的老百姓已经适应换皇帝了。
换皇帝时,他们只管恭恭顺顺的磕头,沿街跪迎即可。李自成进北京时是这样,鞑子的小福临来北京时也是这样。
现在朱由崧又来了,形式更是浩大,士农绅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老百姓全都行动起来了。
经过刘肇基这几天的准备工作,京城内早就安定下来,军队纪律严明,城内城外的居民好像没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各行各业,做买做卖,秩序井然。
现在一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洋溢着喜悦之色。
那些豪绅商贾和士大夫阶层等京城见面的头脸人物,还弄来了鼓乐队,鸣鞭放炮,如过大节一般热闹。
京师居民的热情之所以如此高涨,一方面是刘肇基带人马先进成鼓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他们都为弘光大帝的名望所折服。
还有一方面,他们经过这两年的简单对比,还是觉得大明朝比较深入人心。
大明朝虽然腐败,但李自成的人马来了情况更糟。京城的秩序就好了那么几天,紧接着就是血雨腥风的拷粮助饷,以此为名目敲诈勒索,入户抢劫盗掠,时有发生。京师折腾的乌烟瘴气,人心惶惶。
鞑子来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连祖宗的肤发都保不住了。
相比之下,他们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大明的,此时接受大明就等于接受朱由崧。
因此,朱由崧进北京,京城的居民迎接的势头最大,万人空巷,声势浩大。
穿越前朱由崧倒是到过北京,但眼前的北京城与记忆中的北京城完全不同。没有钢筋水泥的森林,也没有滚滚的车流,其文明程度绝对比不上后世。
但明末的北京建筑之宏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不是能用简单的文字所能描述出来的,靠查阅史料还原动画,也无法让北京的旧貌完完本本地呈现于世人的面前。
从元朝开始,这座大帝都已经初具规模了。燕王朱棣登基之后,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然后永乐大帝为总设计师,从永乐四年开始破土动工,一口气建了十四年才完工。后来又经历来的帝王几次修建,去年李自成逃出北京的时候,放火烧了一部分建筑,多尔衮挟小顺治进京之后,又进行了修复。
现在的北京城共有九座城门,每座城门都修有高大的四角门楼,雕梁画栋,高度至少有五丈,而且每座城门都配有瓮城,吊桥,千斤闸门,护城河又宽又深,从城墙到护城河畔全部用砖石砌成。
这样的建筑不但显得豪华宏伟,而且固若金汤,远非南京,九江,洛阳等城池可比。
这是鞑子们主动弃城跑了,如果他们真要死守城池,想攻下她绝非易事。
外城的印象,令朱由崧震撼。里面还有内城,到处是夹道欢迎的人群,朱由崧向欢迎的人群频频招手,他有些目不暇接了。
过了内城是皇城,城内是刘肇基安排的军队戒备森严。到了皇城就没有老百姓了。
过了皇城之后是宫城,宫城又叫紫禁城,是历代皇帝生活居住的宫殿。宫城也设有城门,城外也有护城河。
宫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