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李鸿章于伊藤博文在条约之中进行了据理力争,为当时的中国争取将损失减少到最少情况。最终,经过李鸿章的据理力争,才将条约改成了以下内容:“对辽东半岛的割让范围适当收缩,赔款减为2亿两,通商口岸减为4处,这是日本根据西方国家的态度做出的一点让步,但仍十分苛刻。”
伊藤对李鸿章说:“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回答:“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此间,李鸿章每日给总理衙门发回大量电文报告会谈进展情况,往来的电报均被日方截获破译。
伊藤由此完全掌握了清政府决意回避谈判破裂局面的底线,同时也意识到拖延谈判对日本不利,故采取了更加强硬的立场。而清廷则一直对日本提出的要求束手无策,几番折冲后看见事情已无回旋余地,遂于4月14日电谕李鸿章:““原冀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
1895年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5月8日,中日两国在芝罘(今山东烟台)交换两国皇帝的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虽然,日本最后在三国的干涉之下,将辽东半岛还给了清廷。但是,日本也借此再次勒索了中国三千万两白银。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辽东半岛并不是日本还给清廷的,而是日本用三千万两白银卖给清廷的。并且,日本还要清廷负责驻扎在‘威海卫’的日本军队一切的军费开支所以,总计是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所以《马关条约》之中,中国真正向日本的赔款不只是两亿两白银,而是两亿三千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这相当于当时清廷三年的财政收入!!!!!
而且,日本人对于辽东半岛的归还,还特别的不情愿。因为辽东半岛的位置关乎到日本对于中国东北的侵略企划、对中国全国的侵略计划。但由于日本经过甲午一战,战争带给小日本国内的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小日本国土狭窄,资源有限,民众的生产能力更是有限,比不上中国国土广袤、人民众多,可以打持久战。
那时,日本国内的各种资源已经到了濒绝的地步、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频繁发生、而日本国民在战争的沉重负担之下,日子也过得苦不堪言。而俄国又觉得日本占领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在东北的利益,阻碍了俄国势力向东北扩张的计划。因此,俄国联系了德、法两国,三国共同向日本施压,让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于清廷。当时,日本为了国内的稳定、为了不得罪老牌的列强势力,是不得已才将辽东半岛归还给了清廷。要不然,以小日本那贪婪、变态的本性,吃下去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吐出来呢!
当年,若是清廷坚持和日本打下去。失败的绝对不是清廷,而是自身资源频贫乏的日本。所以,这场战争的错,就错在当时中国统治者的昏庸、中国官场的昏庸、中国统治者的软弱!!!!!
对日本而言,通过《马关条约》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马关条约》日文原件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朝鲜而言,《马关条约》从法理上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东亚传统的华夷秩序和封贡体制也遭最后一击而宣告崩溃。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1904年日俄战争。
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