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去忙吧,这边有我呢,保证给你晾晒好。”
林春暖擦了擦头上的汗,也不再跟窦旺好客气,她的时间真的很紧张,走回去仔细地研究着自己的第一次成品,大致来说,炒制的过程还是做得挺不错的,没有落下什么程序,只是,炒制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和熟练程度还有待加强。
林春暖闭上眼睛,再次的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炒制过程,生锅要有一个大约三十五度的倾斜角,这个她做到了,锅温要保持在大约一百四十到一百六十的温度,这个就全凭经验了,林春暖觉得自己这个可能做得不够好。
再就是挑茶做得不够熟练,这个需要用茶把稍快一些地反复挑翻青叶三、四分钟,等到软绵之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轻的把茶叶揉裹成条,也就是说,把适度杀青的茶叶,用茶把在锅内顺斜锅自然旋转,动作要由轻、慢逐步加重、加快。
这个就很需要技术了,腕力、精力、眼力都要配合得很到位才行,这个自己是肯定需要多做多练的,要不时抖动、挑散,反复进行,直到青叶进一步软绵、卷缩,初步形成条为止,这个时候嫩茎就不容易折断了,然后把茶快速扫入熟锅。
生锅的炒制时间,根据茶叶本身的质量、含水率和新鲜程度,大概用七到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勤翻多抖,才能使茶叶的含水率保持在一个很恰当的水平上,如果多是嫩叶,火温稍高些,动作也要更轻些才行。
而把茶叶扫到熟锅以后,熟锅的角度要大约呈四十度倾斜,锅温要比生锅低一些,大约在八十到一百度,这个感受锅温是林春暖的弱项,实在是太考验经验值了,可林春暖几乎没什么经验值,只能硬着头发往上上,在实战中不断的磨练自己。
茶叶到了熟锅里,要用茶把尖先把茶团打散,然后用茶把尖揉茶叶,继续‘裹揉’的工序,不进的挑散,反复地进行,大约三、四分钟,茶条会进一步的缩紧,这个时候,就要把茶把稍稍放平,开始进行‘赶条了’。
等到茶条稍微紧直,不再互相粘连时,就要开始用手‘理条’了,这个很有难度,而且抓不好茶条,容易烫到手,刚刚林春暖小心了再小心,还是被烫到了两处,好在抓茶条的时候速度够快,现在只是红肿,并没有起泡。
这个就要感谢上辈子的茶道老师,那时候,用手‘理条’的过程,老师真是教得格外用心,都是富贵人家的孩子来学茶道,自然得尽量让他们少受伤,真要把哪位千金小姐的嫩手烫得落了疤,那可不是件小事。
林春暖也知道,正经的炒茶师傅,那手都练出来了,手上会有薄茧,真要练成那样,大概会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自己没有那个等待的时间了,只能尽量做到最好。
好在教自己的老师给了不少窍门,自己这样速成的,也能把茶炒得像模像样,当揉条成功后,茶条形成了紧细、圆直、光润的外形,就可以立即清扫出锅了,赶紧摊在竹匾上晾晒,整个熟锅的炒制,大概也是需要七到十分钟完成。
把这些前世里的教课书,又在脑子里和自己刚刚的手法做了对比,林春暖的信心大增,觉得自己在炒茶上还是有天赋的,刚刚的炒制,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失误,这已经足够好了。
而且每一锅的茶炒出来,也不过就是需要十五到二十分钟的时间,那加快点儿速度的话,这些茶叶也能很快炒制完成,林春暖一想到可以很快就结束工作了,积极性立刻就高涨了起来,一锅接着一锅的开始炒制,越来越熟练。
先出的两锅,林春暖单独用小竹匾晾晒了,这个明显质量不太过关,林春暖打算留着自家人喝,而后面的茶叶已经越炒越好,只要控制好锅温,程序几乎行云流水。
林春暖并不知道,自打她穿到这个时空里来,她的五感六识都更加的灵敏,这大概是灵魂穿越的一种附加好处,不然,只是普通灵魂的话,怎么可能随便穿越呢,能穿越的必然是精品,所以她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已经掌握好了炒茶的技巧。
等到所有茶叶都做完的时候,林春暖一停手,才发觉自己几乎要被累瘫了,全神贯注地炒制,倒没觉得自己有多累,可这一停下来,完全不是那个状态了,人都快要软成面条了,但她还是坚持着把所有的茶都在大竹匾里摊好,摆在窦旺好的炕头上烘着。
“春暖,你先歇歇,这么晚了,一会我送你回去,薄荷已经晾晒得差不多了,怕太晚了有露水,你歇好了,咱们两个把条案连着上边的薄荷先抬进屋来,今天晚上屋子烧得热,薄荷应该不会返潮的。”
林春暖也真是太累了,逞强不得,只好接受了窦旺好的建议,坐着歇了歇,但也不敢歇太久,人越歇越会感觉到体乏的,何况隔个七八分钟,她还要再去翻一遍茶。
第一次起身翻茶后,林春暖就跟窦旺好一起把长条案抬进屋来了,在过门槛时,林春暖差一点绊倒,把窦旺好吓得够呛,好在有惊无险,可窦旺好也是吓出了一身的冷汗,不管是薄荷洒了还是春暖摔了,都是他接受不了的结果,春暖这一天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