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又一批船只缓缓驶入宛若黑洞的河口,时而稀疏、时而密集的枪炮声不断从东岸的东考斯港区和西岸的考斯传来。每当这些声音异常高亢或是突然沉寂,游弋在朴茨茅斯港外的两艘英国巡洋舰“阿罗拉”号和“班德”号上,英国海军官兵都会格外地关注。然而,两艘巡洋舰虽然拥有6英寸的双联装舰炮,可是一顿炮火劈头盖脸地砸去,免不了要误伤那些已经登陆的陆军同伴们。要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各军种之间都是存在隔阂与摩擦的,一旦处理不好,所产生的内杠只会抵消己方战力而让外敌获益……
在悬挂着指挥旗的林仙级轻巡洋舰“阿罗拉”号上,三名军官面色凝重地矗立在舰桥上。居中者身穿皇家海军中将制服,白发苍苍、肤如树皮,说起他的名字,人们十之八九会想起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若不是一支德国突击分队夜袭32号棱堡、击杀了以戈特和布朗.夏尔为首的一批英法联军高级指挥官,扰乱了联军原本的撤退部署,伯特伦.拉姆齐原本有机会成为名留青史的人物。尽管如此,他在发电机计划中表现出的出色组织能力还是获得了英国高层的认可,因而当德国人出乎意料地向怀特岛发起跨海联合登陆之后,英军联合司令部迅速做出了反击的决定。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起一支能够实施跨海登陆的船队,拉姆齐再次临危受命!
即便在德国空军轰炸最猛烈的时期,朴茨茅斯和南安普顿这样的大港也不缺乏船只,但发动登陆作战并不是有船就可以的。陆军部队运送到了本方港口之后,必须有规划地让他们登上相应的船只,隶属于同一个步兵团的营、连最好能安排在同一个登陆批次当中,以发挥他们的默契配合;部队装船之后,这些缺乏自卫能力的运输船只将在战斗舰艇的掩护下前往登陆海域,哪些船只先登陆、哪些船只后续跟进,哪些舰艇提供远程火力支援、哪些舰艇抵近射击,这些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必须考虑到水深、航道与外力等诸多因素。看起来相差不大的效率,很可能成为战场上不起眼却却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已经上去四个营的步兵了,看来德国人的防御十分顽固!要不,把前面的士兵扯下来,再由我们猛轰半个小时?”站在拉姆齐身左手边的中年军官名为多尔.布莱克,皇家海军上校,兼任“阿罗拉”号舰长和海军第11警戒舰队指挥官职务,是一位大炮之上的传统海军将领。就在中午的时候,这位上校曾率领手下的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开赴本布里奇港附近海域,试图阻击北上而来的德国登陆船队,然而他们不但落入了多艘德国潜艇构筑的海上陷阱,还遭到了大群斯图卡的疯狂攻击,结果两艘驱逐舰战沉,与“班德”号同级的“德里”号巡洋舰也身受重伤。迫于德军出于意料的强大防御,布莱克上校率部撤回了朴茨茅斯港,但就在伤员下船之后,他们又接到命令,掩护登陆船队进攻清晨时候还飘扬着米字旗考斯和东考斯港。这样复杂的局面,未免要让人感慨“不是我看不懂,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拉姆齐没有任何的肢体动作,“老伙计,你说呢?”
站在拉姆齐右手边的,是一位年纪和他差不多的老将,身材魁梧,一套干净整洁的陆军少将制服,尽管面色苍白,胸膛却如同一只斗志昂扬的公鸡般高高挺起。
“不,再让第三批上去,必须一鼓作气拿下至少一座港口!”将军扭头看了看刚刚从朴茨茅斯港开出的一队运输船,这些船只吨位不大,但仔细看它们的甲板,便会发现那些临时用帆布覆盖的物件轮廓与有着战场皇后之称的“玛蒂尔达II”非常相似!
拉姆齐和布莱克都不再劝说,毕竟,这位帕雷西.霍伯特堪称英军装甲作战领域的先驱人物——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坦克旅(英国第1坦克旅)的首任旅长,是德国闪击战之父古德里安的英国“导师”,他亲手缔造了英国历史上最精锐的3个装甲师(装7师、装11师及装79师),1938年赴开罗在驻埃及英军中服役,培养并训练出一支具有较高战斗力的部队,该部队于1940年2月26日正式更名为英军第7装甲师即后来赫赫有名的“沙漠之鼠”。因与当时英军高层保守派的矛盾,1939年12月被迫退休,直到德军横扫西线、不列颠本土岌岌可危,这位老将才在邱吉尔的亲自干预重新应召入伍,出任第11装甲师师长一职(考虑到本书中敦刻尔克之战的结果,德军入侵英国的可能性大增,所以设定该师较历史提前一点组建)。
以怀特岛的地形而论,那完全不适合装甲部队大规模行动,但外人所不知的是,第11装甲师在敦刻尔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