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和6年,秋十月,谯县外的十里长亭,刘宇和孙琳送走了最后一批迁移蜀郡的青州流民。让刘宇没有想到的是,张让竟然借自己的那封信大作文章,直接将青、兖、司隶一代的流民约十余万人全部迁往蜀郡。这在朝堂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众大臣纷纷上书请求撤销迁民令,说这会使大汗一半的天下动荡,老百姓将不再有安居的保障,日后再发生天灾时,整个局面将无法得到控制。张让的借题发挥使得刘宇的计划几乎破产,但还好他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几个为首上书的大臣以“假借天命,诅咒朝廷”的罪名下了大狱。这出杀鸡儆猴确实有效果,本来还群情激昂的大臣们都哑了火,缩回了脑袋,生怕这一次政治清洗落在自己头上。不过这也成全了刘宇,他本来只想把谯郡的劳动力向蜀郡输送的,没想到预计中的10万人一下子变成了近30万,这使他又喜又愁。喜的是去川中的人越多,对自己日后的大业就越有利。愁的是这一下子多了一倍的移民,蜀郡方面的准备还不充分,只怕会乱上一阵子。为了让刘晔能够更好的在川中经营自己的根基,刘宇只好将新来投靠的善于治政的国渊也随移民往蜀郡相助刘晔。护送兵士也从原定的人数增长到玄甲兵3100人、元戎弩兵1500人,另外还有300豹骑兵。
这时清点下刘宇手中留守的文臣武将,文臣有郭嘉、崔琰、陈琳和伊籍;武将有许褚、赵云、张郃、以及乐进。郡内部队除卫戍部队外,还有玄甲兵6000人,元戎弩兵1500人,虎豹两骑总共400骑。这个阵容总算是让刘宇放了下心,不论是最后这几个月的内政,还是大乱爆发后的兵力配置,都足够了。
“可以说说你执意要到益州去的原因了吗?”刚回到太守府,孙琳就一脸玩味的看着刘宇。刘宇装傻道:“奉孝不是已经把我的计划说出来了吗?还问什么。”孙琳白了他一眼:“你这话骗骗三国的古人也就算了,但想瞒过我,你还嫩了点。那次你在我跟前骗人的时候,你的眼睛都不自觉地向左看。我还不了解你吗!”刘宇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我说怎么以前想方设法找借口不陪你去逛街,你都能轻易拆穿我的借口呢,原来是我的眼神出卖了我!”孙琳笑意盈盈的说:“知道了还不快从实招来!”刘宇陪着笑拉着孙琳到桌案前,拉过自制的太师椅,请孙琳安座后才说:“真是什么也瞒不过琳琳你的火眼金睛。先喝口茶,我慢慢说给你听。”
于是刘宇便仔细说起自己的真实想法。事实上以刘宇在豫州的实力,只要他想,完全可以在189年诸侯并立的一开始就将青、兖两州夺下,而后南下攻取汝南,再以兵势威逼徐州,在这个乱世刚刚开始,各方势力都还没有做好应对的空档一举出手,不愁不能掌控整个青、兖、豫、徐以及司隶和荆州南阳一代。这样只需2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在中原地区的基业,然后趁着袁绍在河北立足未稳,且常与公孙火拼的时候,一举进攻河北,就算打不死袁绍,也能让他脱层皮。这样可行性很高的计划,刘宇却轻易放弃了,原因无它,都是受黄易那部《寻秦记》的影响。《寻秦记》的情节不错,但最不让网络穿越一族满意的就是它开篇定下的历史不可改变论,说穿了就是一种宿命论,认为无论穿越主角如何去努力,都不可能违逆历史的发展,否则就会对后世社会造成损害。刘宇对这个说法也曾嗤之以鼻。历史本来就是由无数偶然组成的,历史发展的趋势可以固定,但其中的细节却不是不可更改的。一个人既然能够回到过去,就等于在历史这个精密机器中放入了一粒沙子,无论他如何的无所作为,但他始终会作为一个元素来影响历史的进程,只不过是影响的大与小罢了。
在刘宇的估计中,自己完全可以改变从汉末到唐初这五百余年的历史,但至于500年后会怎样,他猜测,只怕历史又会将整个世界带回到原先的轨道。这种偶然中蕴含着必然的哲学理念使人头痛,但刘宇对于历史的见解总的有三条:历史是可以改变的;历史的改变对后世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因为历史总会在出轨一段时间后根据惯性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最后就是历史的阶段性法则,会对试图打破这一法则的人进行反噬。反噬的强度依据对历史阶段性规则的破坏程度而定。所以刘宇为了尽力避免反噬的出现,他的战略原则有两条:一是温水煮青蛙,一切在一个不缓不急的节奏下潜移默化;二是不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