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源的怒目圆睁,眼角都快瞪裂了。他拎着一口单刀大呼着,声嘶力竭的吼叫着:“杀贼!杀贼!”
然而在这杀声震天的战场上,他一个人的喊叫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左右的亲兵死拽活拽,看江忠源还是想要战死在这里的模样。亲兵们干脆拽下江忠源手中的单刀,然后把江忠源背在背上就开始逃命。
其实清军这边没什么喊杀声,只有逃命时不由自主发出的惨叫,以及那些跑得慢的家伙被从背后无情刺来的长枪杀死时的惨叫。真正发出喊杀声是太平军,此时太平军的长枪手们拎着长枪,喊杀着迈过了遍地的清军尸体,向着逃窜的清军开始猛烈追击。在这些手持长枪的精锐战士背后,五个卒的火枪手们已经装填弹药完毕,他们端着火枪,在小鼓的指挥下,迈着整齐的步点开始跟在长枪手背后开始行进。虽然溃败的清军基本不可能是故意设下的圈套,但是这不等于韦泽就会让精锐的长枪手们陷入有可能出现的窘境。原先的计划中既然有这项安排,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在没出现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时,擅自改变原本的计划。
而各个部队的长枪手们都已经放出去追击清军,在牛角号以及令旗的指挥下,韦泽的其他部队开始收拢。一部分经过训练的战士放下火枪,拎起长枪,重新布置了阵列。
已经进行的战斗过程很经典,那是一窝蜂的部队正面去冲组织严密的军队,结果韦泽的部队根本没有站在哪里等着清军冲上来,炮兵们得到命令,每一门炮在连续发射了最后三发炮弹后沉默下来。而步兵方阵在鼓号指挥下,踏着鼓点开始迎着清军前进。
一支军队有没有纪律是非常重要的,有纪律军队的战士,不管是一年前扛起枪,还是一天前扛起枪,他们都会坚定的把命令执行到底。让他们上前就会上前,让他们退后就会退后。这连发明都谈不上,几千年前的孙武就说过,兵既整齐,虽赴水火犹可也。
清军当然没有这时代欧洲军队能够站在那里挨炮的纪律,他们在炮击中干挨打,自然承受不住炮击,只能拼死的冲上来与韦泽近战。而韦泽自然也不会留给清军整顿队列的机会,他命令早已经严阵以待的部队进发。
奔跑中的清军哪里还能来得及系统的装填火药,装填铅子,不少清军根本就是被后面的人推着往前跑的。两支部队都向前行进的时候,两三里地根本花不了多长时间就走完了。然后清军就愣住了,他们向前冲的时候很大一部分是摆脱干挨炮的本能反应,当然还有军官们的催促。可跑了这一段之后,他们的注意力却没能回到放枪上。
韦泽的部队能够保持基本的队列行进两里地已经是极限,即便是部队的队形已经出现了各种问题,早不是刚出发是那等整齐。可这得看和谁比。与清军相比的话,韦泽的阵线前进了将近两里地之后依旧是完整的阵线。哪怕是某些部队行进的快些,有些慢些,清军依旧没办法利用不同部队之间的缝隙。
在这群混乱的清军面前,韦泽的部队到了与清军50步的距离时,各个卒的部队对着清军就来了一通三段击。毫无准备的清军被打懵了,等到太平军的长枪兵越出阵线,冲到清军面前开始猛烈刺杀的时候,清军很快就阵线崩溃,开始逃窜。
站在韦泽身边的林凤祥都看傻了眼,正面与清军打这样的阵地战一直是太平军的弱项。太平军与清军之间发生的野战基本都是发挥广西老兄弟们自幼练出来的身手,在最终战斗发生前,太平军都要采取充分的运动,埋伏、诱敌、包抄。而且数次野战中,在清军溃败前,太平军都伤亡不轻。这是林凤祥第一次见到太平军与清军在双发默认的战场上进行的正面对战。而韦泽的部队在这样的战斗中极为轻松的获取了胜利。清军的每一步行动都落在韦泽的控制之下,最后的失败也是极为简单明快。
“韦兄弟,这就赢了?”林凤祥的语气中有着极大的怀疑。
韦泽答道,“完全打赢还得一阵子。收队其实很慢的。我想着尽早离开灌阳,实在是怕夜长梦多。也不知道今天下午能不能出动。”
现在是夏天,白天长,而且夜色也不算是那么浓。即便是整晚行军,部队打着火把也不怕。再说太平军并非没有进行过夜晚行军,突出永安的时候,岂止是夜间行军,更是冒着大雨行军。那时候连火把都没有。
“清妖就这么不堪一击么?”林凤祥此时对如何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