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药物本身就具有各自不同的主治、性味、归经,对机体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此外还通过溶解于水中,与水共同作用使药物透皮肤、穴位,进人经络、血脉。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相应的药物,就产生了不同的治疗作用。主要作用有:
1.发汗解表。药浴中很多药物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此类药物入主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机体发汗,使表邪由汗而出。还兼有利尿退肿、平喘止咳、发疹消疮等作用。
2.清热解毒。药浴中很多药物能清解里热。此类药物药性寒凉,具有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可用于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
3.泻下通便。药浴中很多药物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此类药物主要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然内结及水肿停饮等。
4.祛风除湿。药浴中很多药物能祛风寒湿邪,解除痹痛。此类药物可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疼痛、麻木和关节肿大、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还具有舒经活络。强筋骨、止痛的作用。
5.健脾化湿。药浴中很多药物能化湿运脾。此类药物多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可用于院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清薄、食少体倦、解暑等。
6.利水渗湿。药浴中很多药物能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饮内停。此类药物味多甘淡,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疽、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疾病。
7.温里散寒。药浴中很多药物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此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以其辛散温通偏走脏腑而温里散寒、温经止痛,还能助阳、回阳。
8.理气。药浴中很多药物能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症状。此类药物多味辛苦温而芳香,其味辛能散,苦能疏泄,芳香走窜、性温能通行,故有疏理气机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泻。腹痛、院腹胀痛、恶心呕吐、胁肋胀痛、抑郁不乐、**胀痛、月经不调、胸闷胸痛等。
9.活血去淤。药浴中很多药物能调理血液,治疗血液疾病。此类药物多入血液,有止血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内外出血病症,如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等,还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瘀肿疼痛、痈肿疮疡、关节痹痛、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
10.补益正气。药浴中很多药物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此类药物多性甘,能补,能缓,能和。可治疗气虚引起的疲乏、食欲不振、院腹胀痛、出汗,还可用于血虚引起的眩晕、耳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月经量少等。
11.收涩固脱。药浴中很多药物能收敛固涩,敛其耗散,固其滑脱。此类药物味涩,主要用于治疗久病体虚、正气不固、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精、尿频、久咳虚喘等。
此外还有以下两种效应:
(1)气味效应:即是指某些气味浓烈的中药,对嗅器官产生刺激,而通过神经体液产生作用。
(2)渗入效应:又称透入效应。这一条符合“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基本理论,这是与口服产生相同的效应。药物从皮肤透入选择性强,外用药因无消化液的催化作用,有很多的中药成分不能由皮肤进入血液。但有些药物如芥子、麝香、冰片等可渗入皮肤,甚至进入血液循环。从生物学角度解释,一般讲,生物越低级皮肤渗透力就越强,而人类是高等的有机体,皮肤屏障已较完善,渗入量就较少,但在病理情况下就另当别论了。所以外治法必须考虑加入增强皮肤渗透的助剂(如醋酸铅),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