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达来到山下小溪旁,掬了几捧水洗了把脸,然后就坐在溪水边,找了一块石头,醮着小溪里的水开始磨起了手里的大刀,磨了许久才将刀上的斑斑锈迹磨掉。他抚摸着大刀,感觉到这把刀仿佛有了灵性一般,那亮闪闪的光泽象是在述说着以往的故事,讲述着并不久远的沉重与悲壮。
那是战士的血泪。
那是壮士的悲歌。
这茫茫的青山可曾听到?潺潺的绿水又可曾听到?
鲁达看着大刀在心里默默的念道:“弟兄们在天之灵保佑,此行定要查出事情的来龙去脉。”
鲁达独自一人沿着山路向永洲方向走去。
永洲是邻近武关西夏所属的一个洲府。附近也只有那里有西夏的驻军,那里的驻军头目是一个叫黑蛮的将军,他经常带领人马到大宋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鲁达断定抢劫粮草的事情,一定是黑蛮手下干的,所以他要去那里一探究竟。
鲁达匆匆赶着路,临近傍晚时分,来到座荒山,山脚下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野狼岭三个大字,翻越过这座山就到了西夏境内。
由于这里地处大宋与西夏两国家边境,属于缓冲地带,经常有边境纠纷与局部的战争发生,当地的居民早已逃之夭夭,所以这里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鲁达站在山脚下四处看了看,也没有一个可以歇脚之处,于是决定先上山去。
鲁达来到半山腰,发现那儿有块两丈多高的大石头突兀而起,他走到大石头下面,放下随身携带的包袱与大刀,然后将身子依靠在石壁上。
天渐渐黑了下来,东方的天空慢慢升起了一轮冰盘似的明月。
明月,繁星,流云。
鲁达发现春季的夜空竟如此的美丽。
是的,鲁达已经许久没有静下心来,欣赏这皎洁的月光,晶莹的明星,飘动的流云,美丽的夜色了。
如此之夜,如此之月,正如大学士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描绘的那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朱阁,邸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逃离家乡,别离父母已近两年的时光岁月,年迈的父母亲大人,你们在故乡可好,你们二老可要多多保重自己啊。
鲁达思想着,思想着离家出走后一切经过。
他想起了,那小溪边整齐的篱笆小院和弦儿祖孙两人,爱笑的弦儿,慈祥的金爷爷,你们流落何方,你们在那呀。
他想起了,那深山老林中,大松树下的茅庵,那须眉皆白的老和尚,虽然是远离红尘,遁入沙门,可是仍然壮心不已,情系天下。
他想起了,留在马老员外家的欧阳盈盈。
想起了欧阳盈盈,鲁达不仅伸手摸了摸贴胸挂着的那只香囊,他的眼前浮现出了盈盈那欲语还羞的面容,浮现出了盈盈那眼含期望的目光。仿佛在对他说:走千里行万里,勿相忘。
是的,勿相忘。
勿相忘,长相思。
长相思,勿相忘,千里万里难忘的是一种情愫。
长相思,勿相忘,千里万里牢记的是一种情怀。
鲁达还想起了自己那三位兄弟,兄弟们,你们在那里。
想着,想着鲁达有些疲倦的闭上眼,昏昏欲睡,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睡,不要睡,荒山野岭不是可以安睡的地方,可是还是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睡梦中就听到提辖在他耳边大声喊道:“弟兄有埋伏。”鲁达被从睡梦中惊醒,猛然睁大眼睛,只见月光下几只黑影正在向他悄然围过来。他揉揉眼睛,仔细一看是六条硕大的野狼,一个个张着大嘴,嘴角流着馋涎,正在一步步逼近。
鲁达站起身来,背依石壁举起手中的大刀。看着鲁达已被惊醒,再看看鲁达手里那把寒光闪闪的大刀,那六条狼停了下来,蹲在地上,一动不动的盯着鲁达,鲁达手里举着大刀,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六条狼,人与狼对峙着。
人与狼在对峙,对峙之间比试的是耐心,对峙之间比试的是胆魄。
人与狼相互对峙了大约有半柱香的时间,对面树林里猛然传来了一阵带有狂怒的嚎叫,那六条狼听到它们带头大哥已经不耐烦的下达了冲锋的死令,不敢再耽搁,相互对视了一下后,嚎叫着扑了上来。
鲁达背靠石壁,望着扑上来的饿狼,闪电般劈出五刀,倾刻间劈死了扑到面前的五条饿狼。
当鲁达将大刀劈向第六条狼时,已经砍钝了的刀,虽然重重砍在那条狼的后背上,却被狼那坚硬脊骨紧紧夹住了,那狼凄惨的嚎叫着,夹着刀翻滚到山下。
就在这时候,树林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