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想好之后,陈庆之随手取下了笔记本。打开扉页一看,果然是读书笔记,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
这里记录的是李清田读书的一些心得体会。时间跨度有点长,从1995年一直记录到现在,差不多五年了。
五年记一本笔记本,似乎有点长,给人的感觉读书的频率不算高。有些读书多、读书快的人,可能几个月就会记满一本笔记。五年,确实很久。
带着心中的疑惑,陈庆之大致翻了翻这本笔记本,对于为什么时间跨度这么久,得到了一个大致的答案。
首先,这是一本专门用来阅读历史书籍后,写些读书心得、摘抄词语句子的笔记本。陈庆之猜测,这说明有可能还会有其它的笔记本,用来记录其它书籍的阅读体会。
其次,李清田在阅读了一本书籍后用黑笔记下的笔记,可能会在过数月或者一两年再次阅读后,在原来写的那段话旁边的空白处,用红笔写下另外的一段心得体会。
还有,就是记录的某段话,可能会添加另外一本类似书籍的评论,把基本类似书籍的评论放在了一块。从这点来看,李清田读书是持续性的,也会在不同的书籍之间进行对比研判。
上面这几个因素,大抵可以解释为什么这本笔记本的时间跨度比较长,而且有些破旧了。
这是李清田的读书方法。陈庆之觉得,这应该算是活读书的典型例子了,跟死读书形成了鲜明对比。
比如,李清田的笔记中,有一段专门是研究分析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
“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如陈胜、黄巢、李自成、洪秀全之流,等等,都失败了;成功的例子只有极少数,如刘邦、朱元璋等寥寥数人。分析农民起义大多不能成功的文章比较多,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按照众人的理解,农民阶级有他的局限性,比如文化程度不高、礼仪修养不够、没有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支持等等。”
“但是,我认为农民起义失败的致命因素有两点,而且都是在他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后,才会发生会表现出来的。第一,起义的头脑人物很容易被阶段性胜利的喜悦给冲昏了头脑,内心被压抑已久的欲望开始膨胀,不再满足于过去的清贫生活,而是开始了奢靡的享乐,这时候往往最容易被一旁虎视眈眈的敌人趁虚而入打垮掉。第二,认为老子已经打下了半壁江山,已经是不可一世的天下第一,没有人能够阻挡自己胜利的步伐,这时候往往听不见意见建议,习惯于我行我素,久而久之,身边的人自然不再敢提意见建议,最后被自己给搞死了。记得有句话说,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自行攻破的,大抵就是这个意思。我认为,上面这两点才是内因中最致命的因素,其他的因素要么是外因,要么是无法起决定性的内因。从这些失败的农民起义中吸取教训,我觉得从政尤其能够借鉴一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