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继续讲:“下面是最关键一步。第三道防线将空肠与胰端
绑,捆绑位置选在……这里。”
一句话讲完,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呆看着他,这么个方法说起来简单,却涉及到急救外科显微外科甚至不知道是什么学科的怪招,论创新性是足够创新了,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谨慎论证,做手术可不象缝衣服,随便扎一扎缝一缝就可以吧。
呆了一会几个人反应过来展开激烈的讨论,高顺这时候刚好说完最后一句话:“根据7o例类似病例的术后跟踪调查结果,致死产生概率,可以降低到……百分之一。”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还是有保留的,事实上根据他在阿富汗战乱中的统计数字,这个数字完全可以降低到百分之零点一,考虑到有几个病人术后死于纷乱的战火无法做术后跟踪,他才很严谨的说出这么个数字。
会议室里又是一片哗然,突然有人冒出来一句:“如果有人能做这个手术,完全可以拿到诺贝尔医学奖了吧。”
高顺听的哑然失笑,这话说的可就有点夸张了,不过奖杯他确实得过那么几个,分量最重的是一座美国外科医生学会颁的年度大奖,只不过是知道的人不多罢了。感受最深的是李静,高顺说的东西以她的程度,还有很多方是她理解不了的,不过从周围专家的反应上来看,肯定不是一般的严重了。
她的理解倒也完全正确,这种跨学科的创新性的东西,完全达到了可以开宗立派的程度,以她对高顺的熟悉程度,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这到底是个什么人那。
讨论了一会有护士推门进来叫人:“手术室已经准备好了,第四十八台,由哪位专家来主刀。”
一所医院里一天内要安排四十八次手术,恐怕也是世界奇迹了吧。所有人齐刷刷的看高顺,可行性一时半会是讨论不出来了,看看这个年轻人这副自信的样子不象是假的,不如就让他来吧,情况不对随时可以把他拉开换成别人接手。
专家组组长被下面的意见弄的动摇起来,犹豫了一会下定决心,往高顺一指:“让他来吧,我们几个在旁边观摩。”
说是观摩,明显是对他不太放心,等于是监工了。
高顺自然当仁不让,善意的朝着护士点头:“我来吧。”
行家一伸手就知道行不行了,等到高顺拿起手术刀的时候,所有人就都没意见了,从下刀的角度和分寸完全可以看出来一个人的水平高低,高顺找的位置绝对完美,无可挑剔,多少次的经验练出来的。
安下心来看的时候更加心惊,从熟练程度来看,这个手术怕是真的象他本人说的,有过起码七十次以上的经验。一个又一个前所未见的招数接连出手,在旁边观摩的几位一起骇然,这个年纪不大的人,既然不是个大言不惭的疯子,那么当然,他就是个天纵奇才。
三小时后,第四十八台顺利完成了被国际红十字会委员会命名为“高氏捆绑术”的一个手术,几个跟进手术室的教授级专家几乎同时出一声叹息,有点酸酸的不是滋味,看是看明白了,能照做的却没有几个,涉及到的学科实在太多了,除非现在回炉重修一次显微外科或者胸外科,不然在场的人只能这么干看着,就当是长见识了也挺不错的。
高顺最擅长的两门学科,也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两门学科之一,这也是为什么高氏捆绑术没有能够普及的原因,典型的高端手术有限的几个人能做,学也学不来的。有时候创新是一回事,普及是另一回事。
一个仅仅是国际志愿者的中国战医生,在外国人眼里可能什么都不是吧。他之所以能够赢得那么多外国同行的尊重,当然不是靠嘴巴说说那么简单。高顺也是情急之下,才被逼出了真正的本事,随便露上这么一手就足够别人消化半天了。
更多的人在会议室里等结果,回来的时候再次引起轰动。
高顺想了一想下楼去了,病房里还有几个人是他不太放心的,他走了会议室里可讨论的激烈了,一点也没觉得意外,但凡在国际上能混出点名号的人物,你总得有几种压箱底的本事吧。也没人敢拦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