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
光鲜亮丽的背后,凯特付出多少努力面临多少困难经历多少挫败承受多少苦涩,只有她自己知道。
安森不准备居高临下地评价别人的生活和选择。 不过,安森却揭开神秘面纱,窥探到凯特生活的一个角落——
她的困扰她的恐惧她的野心,她的挣扎她的犹豫她的无助,作为一名演员的忧虑以及作为一个女人的思考,不再只是一个电影屏幕上的符号形象或者年少想象的投影,而是在现实生活里作为一个普通人渐渐变得有血有肉起来,慢慢开始鲜活。
然后。
安森脑海里浮现两个人在车站的首次碰面。
两个陌生人,两个演员,在试探和碰撞之中摸索,哪怕他们对彼此一无所知,一切印象全部来自于大屏幕,他们却依旧能够暂时抛弃刻板印象,带入角色之中,完成交流,进而产生化学反应。
也许,这就是安森现在最迫切需要的——
不是简简单单的怯魅而已,而是真正静下心来进入角色,把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认知以及期许全部抛开,回到一切的基础,角色最原始的状态。
和乔尔一样。
在电影里,安森经过思考,最后把焦点放在领带上。
某种程度上,和克莱门汀的头发颜色形成一种呼应,想象一下,克莱门汀可能试图改造乔尔的穿着打扮却发现乔尔太固执以至于屡次尝试全部失败,最后唯一能够留下痕迹的就是乔尔的领带。
于是。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领带规规矩矩地打好温莎结,并且以黑色、蓝色、灰色这样的基础色调为主。
第二次见面之后,乔尔的领带可以出现一些不同颜色,再配合服装造型细节层面的变化凸显效果。
第三次见面,则没有领带,代表挣脱束缚尝试冒险。
如同晴雨表一般。
一切,灵感来自电影“莫里斯”。
在这部休-格兰特一举成名的作品里,胡子是精英阶层和上流社会伪善的代表,有胡子和没有胡子代表角色的不同心理状态,这毫无疑问是一个亮点。
如此细节,不是每个观众都能够注意到的。
但它的存在本身,就能够为画面注入不同气质。
现在,安森也试图通过领带辅佐造型搭配完成这一点。
那么——
今晚正在拍摄的这场戏,乔尔已经摘掉领带摆脱束缚,但重点在于,乔尔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方面,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吸引,试图迈出舒适领域。
另一方面,又感到不安和紧张,下意识想要闪躲。
某种程度上,安森可以借鉴自己面对凯特的心情。
渴望合作的同时又不敢正视凯特的眼睛唯恐泄漏自己内心的秘密。
一种矛盾而微妙的状况。
猛地,脑海里灵光一闪,再次看向凯特的时候,眼神和心态就悄悄发生变化,这让安森略显不自在地把那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摘下来,收回烟盒里——
在孕妇身边,最好禁烟,哪怕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
凯特似乎察觉到安森的眼神,抬起头深呼吸一口气,此时也展露出她性格里干脆利落雷厉风行的一面,没有再继续哼哼唧唧磨磨蹭蹭。
“我准备和导演谈谈,你愿意陪伴在侧给我壮壮胆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