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情。
其父孟宗政在开禧北伐中崭露头角,授京西兵马钤辖,目前镇守襄阳与全真教吕天奇和张宓在一起。
这和天师府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加上孟家本身的实力让小道士二话不说便将其作为自己第一个亲传弟子。
孟家水涨船高。
庆元四年。
韩侂胄来了一趟南阳书院,瘦弱笔挺的身躯在南阳书院门口虔诚跪下,可眼神中丝毫隐藏不了野心。
那一天,南阳书院大门开了一条小缝。
韩仛胄被年幼的孟珙请进小道士禅房。
在那里,他望见背光而立的小道士。
岁月洗涤之下,小道士越大稳重,光是一个背影便是阅尽沧桑的老练。
同样的,小道士也用余光打量着韩仛胄,在韩仛胄眼神里他观尽了韩仛胄藏的极深的功名利禄之心。
这样的人,往往难托大事。
不过韩仛胄虽然瘦弱可身上无意识散发出来的热血正气与庙堂的死气沉沉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样的人,他记得很多,岳飞张宪。
或许,这便是王禅师兄看重他的原因。
“欲求北伐,当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小道士声音里充满了疲倦,韩仛胄明白小道士还是愿意指点他,他紧紧将头贴在地上,比在庙堂之上还要恭敬。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厥。
君子义犹未尽。
小道士念了岳飞那首《满江红》那满腔热忱,那意难平。
韩仛胄聪慧立马便明白其中含义,他三跪九叩:“谨遵先生教诲。”
回朝廷后韩仛胄建议为绍兴年间莫须有罪名而死的岳飞张宪等人平反。
一番主张立马被宋宁宗皇帝拜少傅,封爵豫国公。
一时间庙堂传闻南阳书院便是登科之地。
能受南阳书院主人的提点,便能鲤鱼跃龙门。
南阳书院外求学之人门庭若市,可大门从未开过。
“师傅建立书院便是想导化学生救国救民,可现在这么多人求学还把别人拦在外面。”
曹友闻、王坚、余玠、张钰在门口窃窃丝语。
“师傅说,这些人心术不正。”
孟珙关上一扇门嘴里念着:“等我们能下山便能改变一切。”
庆元六年韩侂胄进位太傅。
准备兴兵北伐前他再次来到南阳书院。
再来时韩仛胄肥润了不少,原本瘦弱奸狭的脸庞红光满面和蔼不少。
这是一种很好的改变。
“我知你独断专行,庆元党禁杀了不少反对你的人,朝廷已经人心惶惶,在这样下去北伐未开始你便可能身首异处。”
韩仛胄如临大敌:“请先生赐教。”
“党禁虽能屏蔽你的敌人,可也禁了天下人真正的声音”
“谁是趋炎附势,谁又是一心北伐你如今能看的出?”
“学生不知。”韩仛胄露出一丝苦笑:“祖父韩琦与范仲淹大人主持“庆历新政”,至仁宗末年拜相。
宋英宗时,调和帝后矛盾,确立储嗣之位。
宋神宗即位后,坚辞相位,连判永兴军、相州等地,反对“熙宁变法”。
累官永兴节度使、守司徒兼侍中,封爵魏国公。熙宁八年去世,年六十八。
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并准其配享英宗庙大人。”
“学生一直以祖父为榜样,更想克继祖父未成之事,收复我大宋江山。”
这是韩仛胄从未与他人说过的心事,天下人皆以为他想独榄大权,可内心里他真正的想法一直都是兴兵北伐。
为此,要扫平北伐的一切障碍,哪怕是杀尽天下读书人。
这份果断让小道士都为之一振,大宋军民都跪的太久,急需要这样奋不顾身的人。
“真伪已别,人心归正。想要北伐造势不需要在实行党禁了。”
“那如何镇得住那些一心求和之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舆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小道士伸手将一纸张递给韩仛胄,昏暗的光线下韩仛胄看着纸上的内容先是迷惑随后恍然大悟:
“学生明白。”
“还有这份名单你收下,都是一些我挺看中的人,会给你有所帮助,未来我得学生也会去帮助。”
韩仛胄起身从小道士手中恭敬接过名单,一眼扫过便看到辛弃疾,吴曦,陈贾……等。
竟都是之前被排斥的主战官员。
没想到啊,他原本以为小道士归隐书院对天下事庙堂局势会知之甚少。
谁料……
真乃神人也。
在他身后,几个学生越众而出。
“多谢先生。”
韩仛胄看了一眼这几个年轻人的面孔牢记心中随后重重磕头:“有先生出谋划策,北伐之事一定成功。”
“韩某也十分期待与诸位有朝一日同朝为官。”<script type="3018864621b46eea300e7485-text/javascript">show_htm3();</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