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才懒得理会这两只地老鼠,他们就是狗咬狗一嘴毛。”
“这个比喻恰当1 两人说笑着到了德生堂,周怀安提着夹背进了诊所,“王医生,你一个人在啊?”
王医生抬头,看到两人笑道:“王桢和小梅去横山了,本来我也要去的,有点事耽搁了。”
周怀安听后高兴的放下夹背,欢喜的搓手,“太好了,小王医生成熟稳重,我家小姨子活泼大方,他们俩简直就是天生一对。”
周一丁听后也替两人高兴,“对,我也觉得两人的性子最合适不过了。”
王医生笑道:“还得谢谢小梅不嫌王桢太闷。”
自从杨冬梅来了诊所,王桢比以前爱说爱笑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老气横秋的,比他这个老头子还像老头子。
杨家人品行都不错,小冬梅比两个大的活泼大方,也静得下心跟着王桢学那些枯燥乏味的医书,看着两人一起有说有笑,有商有量的,就欣然同意了两人的事。
周怀安:“哪有,小王医生一点都不闷的,就是不喜欢跟谈不拢的人说话。”
王医生:“那是跟你们,有些送草药送了几年的老主顾,他跟人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个多少斤,一共多少钱。”
周怀安想想还真是,“前天我去百草坪收了些草药和野蜂蜜回来,拿来给你看看。”
“好1王医生对周一丁说,“我们去后院过秤,请一丁帮我看一会儿。”
“好嘞,我就当个临时的掌柜1
周怀安提起夹背跟着王医生去了后院,把灵芝、土党参、重楼过秤后又把蜂蜜倒进药铺里的木桶里过秤。
结账后跟他的估算差不多,一共赚了213块。
两人出去的时候,王医生说道:“小周,回去让村里人多挖一些茵陈,就是你们说的白蒿,湿货五分一斤收,干货三角六一斤。”
周怀安点点头,又不解的看着他,“王医生,茵陈是啥草药?”
“三月茵陈、四月蒿,这几天山里正是采挖茵陈的时候。”
“这个我晓得,回去就让人去挖了送家去。”
茵陈:别名牛至、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耗子爪等。
茵陈是菊科植物茵陈蒿春季萌发的嫩苗,跟青蒿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在春季萌发期间,很容易进行辨别。
茵陈颜色发灰白多卷曲成团状,叶片呈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触之绵软如绒。气清香,味微苦。跟混身碧绿的青蒿截然不同。
茵陈生长到三寸长短的时候价值最高,鲜嫩的茵陈可以制作很多种的美味食材。可以采集嫩叶焯水凉拌,也可以用来捣融后蒸菜团子,还可以晒干炒制成茵陈茶饮用。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
相传名医华佗行医江湖,一日采药至一村庄,遇到一位采挖野草的农夫,见其面孔水肿,肌肤发黄,拄拐而行,步履蹒跚。
便免费为其问诊,得知病情严重,数月内必死,深感无奈之下后只得劝慰几句离开。
半年后华佗又来到了这个村子,惊奇的发现那位村民不但安然无恙,舌色,黄疽已经退去,舌苔稍泛红润,知道农夫所食野菜中必有治黄疸的草药。
询问他服了什么药,使死症得治。
农夫说:“连饭都吃不起了,拿来的钱抓药吃呢?老天有眼,吃了几个月的青蒿、野菜,如今感到腿脚有点力气了,连拐杖也扔了。”
华佗不禁暗暗称奇,了解其中原委,村民告诉华佗,由于疫情的发生,大家也都没有力气去种粮,无奈之下,就去山上采挖一些野菜充饥,而吃的最多的就是一种叶片灰绿的蒿。
华佗和他的弟子,这种蒿经过三年的时间摸索,有了新的认知。
这种俗称灰蒿的植物,在每年的三月份、清明前后进行采摘,才具有很好的作用,但过了这个早春季节之后,随着天气的变热,这种蒿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因为这种蒿很容易跟青蒿混淆,华佗便将这种蒿草命名为:茵陈。
又给大家编了一句顺口溜,以便大家能够更好的认识、使。这句顺口溜就是: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