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按摩》风靡至今,等大多数体会到了这类诗歌的妙处,也都开始尝试往直抒胸臆、简单凝练的作品转向的时候,他却开始写自己的幽微难明的心理活动,比如《傍晚路灯下的六十四个人物》。
所有这些书最后都成了畅销榜上的常客。
李带的第二个感受是,林溪除了永远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还完全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写。
奇幻的长篇小说,浪漫的短篇小说,各种风格的诗歌,还有之前提到的那些自传、科普、电影剧本、游戏脚本。照理说是完全不同的类型,诗人很可能因为沉迷文法,把握不好虚构类的作品,而短篇作者很可能因为虎头蛇尾,后期崩盘,在长篇小说中栽跟斗。
更别说他涉猎的其他文体了。但林溪强就强在,他写什么像什么。
他的文体意识相当清晰,很知道自己在写的这部作品面向什么样的读者,这些读者想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内容。也很清楚自己在这种文体或是这种类型中的优势到底在何处,怎么把它发挥出来,弱点在何处,如何巧妙规避或者设法克服。
通常每个作者都有所谓的师承,包括,他是因为谁的作品而开始写作的,他又从自己倾佩的作家那里具体学到了什么。大部分作者都只在有限的领域内,有一到两个模仿学习的老师。
但林果在传记里表明,几乎每个文体、每个类型,乃至于脱出文学创作领域,进入影视、戏剧、动漫、游戏等广义上各个文化领域,对于这些领域中的头部创作者,他都对其有系统性的研究、拆解、效法,最后融合到自己的作品里。
这就真像武侠小说里,少年拜天下武林高手为师,最终成为一代大侠的故事那样,充满了传说般的色彩了。
最后,李带的第三个感受是——
林溪不止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他比大多数普通作者更为擅长的地方在于,他还知道如何包装自己,知道如何营销自己的作品,知道怎么卖,怎么把自己的书卖出好成绩来。
比方说,这次处女作《安排》时隔二十年之后的再版,让前期积累的消费欲望在京师图书订货会这样的大型文化盛典上爆发,时间和地点上的安排也可以说是妙到毫巅。
更不用提早前跟干脆面搭配销售的《三百神明》,简直算是出版营销学的教科书级经典。考虑到这个营销策略是林溪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推出来的。显然不可能是他本人主导,也就是说,林溪他必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还有很多相当强力的队友。
想到这点的话,答案就已经呼之欲出了。李带仍然记得自传《造神工厂》腰封上那句宣传语:“神明制造出了林溪,而林溪的父亲制造出了神明。”
开卷数据的实际所有者,林溪林果两兄妹的父亲林远兴,无疑在这个少年成名的神话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