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子也下了乡,不过离叶明所在的生产队很远。叶明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他那里。小心子是那种待人诚恳,头脑较简单的人,他特别地讲究哥们义气,但只关心眼前利益,只考虑肚子的需要而不考虑头脑的需要,或者说只用肚子思考问题而不用头脑去思考,全然没有叶明和肖锋身上那种看似深沉的忧虑和痛苦。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叶明会感到轻松愉快点儿。他一方面和肖锋交流思想,另一方面却和小心子交流感情;这些都是叶明的需要。因此,时间稍久一点,他就想和他们聚一聚。见面时,大家都很兴奋。叶明第一次到小心子那里,小心子召集了一大帮朋友来陪他玩,当然也想尽办法搞了一些好吃的东西来款待叶明。
虽然小心子在叶明心里和肖锋不在一个层面上,但他和小心子决不是酒肉朋友。在什么东西都缺而唯独不缺痛苦的年代,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食物的重要性对人们来说,已经不单纯是个物质问题了。饥饿或者严重的营养不良,也会从生理渗透到人的心理,从而影响到人的精神;肚子的空虚也可以导致人的精神空虚。有时候人们整天想的事,就是怎么弄到好吃的东西。知青在一起的时候,一般不谈未来,只关心吃什么的问题。在吃的问题上下功夫,也是一种对痛苦的逃避。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为了弄到好吃的东西,他们可能会不顾一切,哪怕去偷,也不在乎。偷鸡摸狗,甚至并非顺手牵羊地牵农民的羊,他们都干过。人多的时候,他们的欲望会变得更强烈,胆子会更大,简直无法抵抗食物的诱惑。饥饿起盗心,此话一点不假。
除了食物,最令人头痛的东西是香烟。经常在一起玩耍的知青,有东西都共同享用。但香烟是凭票供应的紧俏商品,偷也偷不来的。黑市香烟的价格,比牌价香烟的价格成倍的高。知青断烟的时候,比断粮的时候更多。没得抽的时候,有些人就把晒干了的红苕叶子,卷起来当烟抽。
几个要好的朋友,围坐在竹林中,沐浴着月光,喝着茶,东拉西扯,谈天说地,也算是一种享受了。
闲下来的时候,叶明就吹笛子和口琴。
知青有知青的歌曲。知青的歌曲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涉及爱情内容;另有一类歌曲,是根据当时盛行的革命歌曲改编而来,改编后的歌词内容大多与知青的日常生活或者愁苦情绪有关。凡是这两大类歌曲,统统被视为*,包括苏联歌曲《三套车》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但当时的知青,特别喜欢这些歌曲。只要能哼几句,哪怕你穿得再破烂,人们也知道你是下乡知青。歌曲对于知青来说,是他们排遣烦恼的工具,也是他们身上的一个显著标志。在田野里,在乡村的小路上,甚至在火车上,只要有知青,就会有他们的歌声。没有这点歌声,知青的生活会更加悲惨。
当时叶明会很多歌曲,即包括知青歌曲也包括革命歌曲。大概因为这个原因,每到一个地方,叶明都会受到知青的热情款待。寂寞是知青共同的痛苦。有些害怕寂寞而又好客的知青,来了朋友就不想让朋友走,死活也要留住;他们只图一时痛快,吃了上顿不管下顿,很快就把粮食吃光了。没有粮食了,便跟叶明一起寻找下一个可去的目标。有一次,越往前走人越多,男女一大帮,形成了十多个人的庞大队伍,所到之处好似被大扫荡一般颗粒不剩,最后没人接待得了了,大家才恋恋不舍地不得不散去。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竟只是一时的快乐,漂泊的生活最终也会使人厌倦。叶明也不可能永无止境地走下去;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任何道路都是有止境的,于是他只好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自己所在的生产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