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接齐鲁,南控江淮,西临嵩岳,北据燕赵,天然形胜,大梁城一被攻下,中原就再也无人能撄我大秦兵锋!”
李信跨坐于白马之上,银盔银甲白羽簪缨,不仅从穿着上与普通骑尉显得不同,气势亦是极为迫人。
“此地四通八达,地势平坦,没有深山大泽阻碍,正是我大秦锐士用武之地。”
同是知兵之人,昌文君与李信在战略战法上有着很多共同的看法。
昌文君亦是沙场宿将,只是后来才转为文职,长信侯嫪毐趁秦王嬴政刚放逐吕不韦立足未稳之际抢先发难,咸阳乱军攻击嬴政所在的蕲年宫,危难之际,与昌平君一起临危受命,率兵一举镇压平复,因而再度被秦王启用,统兵伐魏。
“一马平川的地貌既成就了大梁的繁荣,现在又使得大梁无险可守,变相得加快了魏国破亡的步伐。”
虽然地势平坦开阔,可大梁并不像昌文君所说的那样,全无凭依。
泥沙滂沱的黄河临城而过,浚水、济水、颖水、丹水、睢水等天然水道交织成网,既形成了发达的农业灌溉体系,又使得进犯的敌军难以流畅得全面展开。
更何况魏国出于战略调度、贸易沟通的考虑,自魏惠王迁都大梁开始,多次兴修水利工程,发动人力开掘了鸿沟运河,与护城河连成一体,构筑起水网防御体系。
“君侯可是想到了什么为难之处?”
李信见马背上的昌文君盯着翻腾的黄浊河水皱眉沉思,催动跨下白马,伸头看了看。
“将军可知自我大秦兴变法后与当时的中原霸主魏国少梁一战以来,大战又有七次攻魏,五次都攻入了魏都大梁城郊,魏国屡次请和,我大秦都应许之,这是为什么?”
内明之人,不用多加点拨,李信将这些与眼前的河水联系起来,心下了然,“非是我军有意留其残喘苟全,围攻大梁有水网相阻,耗日良久,其余五国援兵随时可能到来。”
“君侯的意思是,眼前交错如网的河流就是我们此次大梁之战的最大拦路虎。”
大梁城周围水系的形成多赖于黄河支流的发达。
发源于高原深山,出巴蜀,经陕甘河套,过魏地入齐鲁奔流入海,秦魏争霸从来都是沿着母亲河开展的。
“不错,魏都大梁历来都是我大秦铁骑的放马之地,这次我们可不是来转转就回去的,大王还在咸阳等着魏国宗室王孙伏丹墀叩首奉表乞降呢。”
扬起马鞭,昌文君花白的胡须随着他嘴唇的开阖一放一收,“百川尽到海,我大秦就是汇聚天下的汪洋,无论泾渭再怎么分明,大秦锐士都能把它们扭转归纳到一起!”
昔日魏国雄踞河东,秦国收缩于河西,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走的是关中平原,渭河最大支流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有一部分被魏军占据。
途经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清澈得可映照人脸,泾河却是泥沙俱下,黄浪涛涛,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就像对峙的秦魏大军。
二者最终再度交汇于高陵县南奉正塬,秦人认为泾河都能流回来,河东失地一样也能重归秦邦。
后来魏国马陵大败,秦国集聚变法成果,趁机发动少梁之战,一举收复失地,甚至占据了河东立足点,迫得魏都由安邑迁往大梁,大秦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