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的母亲却是皱起了眉头,一时间犹豫不定。
对于刘宣,她也有所了解。刘宣带兵来到了黄县,驱逐了黄巾贼,稳定了政局,减除了赋税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值得称道的事情。
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儿,刘宣也是一个仁义之主。
可是,太史慈自有想法。
万一她的决定和儿子决定不相符呢
打心底,太史慈的母亲是希望太史慈为刘宣效力的。一方面能让太史慈一展所长,另一方面也能让太史慈洗脱之前的身份。
只是,慈母不愿意为儿子做主。
刘宣把太史慈母亲的神态看在眼中,他看了后,心中就明白了过来,便说道:老夫人,子义不论是品德,亦或是才华,都是上上之选,难道老夫人还希望子义流离在外吗
一句话,击中了慈母的内心。
膝下就这么一个儿子,她自然是不愿意看着儿子避居辽东的。
种种情绪,在心头浮现。
她仿佛看到了过年时节,儿子悄悄回了黄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到家中匆匆见了她一面,留下些钱财就离开了。
那一幕,至今在慈母的心中烙印着。
太史慈的母亲不愿意再见到这样的场景,她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出人头地。
心思转动,慈母很快就已经有了决定。
太史慈母亲道:殿下,子义并不在东莱郡。
刘宣道:本王知道。
慈母道:殿下既然知道,为何还要来拜访老身呢
刘宣笑了笑道:老夫人深明大义,如果是老夫人肯劝说子义,那么让子义回东莱郡,恐怕就更加的容易了。本王如果直接派人拜见子义,亦或是派人书信给他,终究是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毕竟,子义不曾回到东莱郡,不曾知道东莱郡的情况。
慈母点了点头道:殿下既然这么说了,老身就书信一封,交由殿下,再由殿下转交给小儿即可。
刘宣闻言,躬身向慈母行礼道谢。
这一礼,令慈母连忙起身退避,道:殿下万万不可。
刘宣说道:本王这一礼,第一是感谢老夫人如此的深明大义,第二是替东莱百姓感谢老夫人,第三是本王感谢老夫人培养了这么优秀的人才。
三句话,慈母心中更是感动。
靖王当为明主。
慈母通过简单的交谈,已经是相信了刘宣:靖王稍等,老身这就准备书信。
不多时,慈母拿了笔墨出来,直接开始撰写。
刘宣在一旁看了眼,眉头一挑。太史慈母亲笔下的字清秀隽雅,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能写出来的。由此观之,太史慈的母亲至少曾经也是大家闺秀,是出身书香门第,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功底和书法。
慈母下笔极快,很快就全部书写好了。
墨迹干涸,他直接把书信撞在信中,递交给了刘宣。
慈母说道:殿下,我儿虽然在辽东避居,但他具体在哪里住下,老身却是不知道的。所以这件事还得靠殿下自己去打听了。
刘宣仔细的收起书信,道:老夫人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相当好了。
慈母道:殿下日理万机,老身就不挽留殿下用饭了。
刘宣起身道:老夫人,本王告辞了。如果是有需要的地方,直接到城内府衙报上本王的名字即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