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在一处偏厅见到了马谡。
经历过失街亭的惨败后,之前那张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脸不见了,一身华服的装扮也不见了,代替的是恬静中不失淡雅的中年文士。
颇有些洗净铅华的味道。
马谡见是曹军,脸上表情出现了微微波动,他先是伏身在地,对曹军行了一个大礼。
“承蒙将军搭救,侥幸捡回一条命,若有任何差请,还请示下。”
曹军满意的点了点头。
若说这马谡还有什么让他瞧得上的,除了和诸葛亮的亲近关系外,就是这身文士风骨了吧。
从伏在地上的马谡身上,依稀让他看到那个在大帐中昂首挺胸慷慨赴死的文士模样。
马谡既猜出他来丞相府不去求见诸葛亮,而是特意来寻他,定然有事。
曹军也不打算藏着掖着了。
他直接从怀中掏出一册竹简,双手递了过去。
马谡只是扫了一眼,顿时面色大变。
他难以置信的问道:“将军是想让我呈给丞相?”
“嗯。”曹军点了点头,又强调道:“是以你的名义,递给丞相。”
马谡顿时有些为难了。
那捧着竹简的双手似有千斤重担,停在空中不断发抖。
他观了曹军一眼,见对方直愣愣的盯着自己,那双眸子中好似带着无尽的嘲讽。
好似在说,“刚才信誓旦旦给出的承诺,一转眼便望了?”
推脱的话语也被他一口吞咽下去。
他吃力的点了点头,“既然将军有所请,马谡必尽全力。”
“如此,有劳了!”
两人间互相行了一礼,曹军也不打算久留,直接起身告辞。
曹军离开后,马谡又捧起竹简观了一遍,心中的吃惊之情丝毫不减半分。
按说,他现在以一戴罪立功的白身之躯在丞相府行走,每日兢兢业业,理应低调行事,是万万不方便将这竹简递上去的。
那册子中,竟是力劝诸葛亮放弃北伐……哦不对,是劝诸葛亮坐镇汉中,稳固朝政,疏通粮道,择一大将领军北伐。
北伐是诸葛亮一生的心病,如何甘愿退居二线?
然这篇册子中给出的理由又十分充分。
在联系到如今的蜀中实情,算得上有理有据。
当这册子呈到诸葛亮案台上时,可以想象得到,威力不亚于一记原子弹。
这便是曹军没有选择亲自递上去,而是让马谡背锅的原因。
毕竟就算是现在的马谡,依旧是诸葛亮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
这个锅,只能由他来背了。
这便是曹军绕了马谡一命的原因。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现在,就是马谡兑现自己诺言的时候了。
就算其中的动作瞒不住诸葛亮,曹军也不能亲自上奏。
不然有抢夺兵权的嫌疑。
这是大忌!
让他在等几年,等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失败后,在亲自上册也可以,只是……他已等不急了。
若诸葛亮是那大智慧之人,必然能看出曹军册子中所提方略,字字珠玑,完美的切中了所有要害。
只要诸葛亮是真心为了蜀汉好,说不定会同意。
这便是曹军敢于赌一次的原因。
“丞相啊,为了北伐成功,为了蜀汉好,还请你坐镇后方,放弃亲自领军吧!”
这便是册子中曹军的所求。
至于会指派哪一位上将领军北伐?
如今蜀汉人才凋零,能满足文韬武略条件的军中将领,也只有曹军和姜维二人矣。
若是按资历论,则以赵云和魏延为首。
姜维是新降之降,就算诸葛亮一力看好,也要考虑朝廷上下和军中的阻力;
赵云老将军如今已六十有八,虽有廉颇之勇,第二次北伐能否上阵都是未知数。
何况以曹军的认识,赵云在第二次北伐前便去世了,也无领军的可能。
(正史中赵云享年76岁,我以三国演义中的时间线为主)
那么剩下的只有曹军和魏延了。
若论资历,曹军断断不如魏延;
若论才智,则是魏延远远不如曹军。
就看最后如何选择了。
曹军离去后,马谡独自在房间坐了许久,最后还是文人的风骨占了上风。
曹军在关键时刻救了他一命,这个人情不得不还。
他整理了一番仪容,双手捧着册子,独自来到诸葛亮书房。
“是幼常啊!来来来,我新得一册,似前朝大家手笔,你来帮我一观。”
诸葛亮待他依旧如昔。
只是从北伐归来后,许是大战失利的影响,也可能是天命使然,如今的诸葛亮,两鬓斑白如霜,似又老了几岁。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