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有了,学生有了,然后就是书本。
这个不用谨文操心,那几个读书人自然把一切办得妥妥当当。
没多久,县学里就坐满了小娃娃。
避难所修好后,就到了砍甘蔗的季节。茅县的甘蔗在整个南方都是很有名的,谨文决定建一个糖厂,他要制作白糖,也就是糖霜,古代的糖霜是富贵人家才吃得起的东西,比红糖贵多了。
至于做白糖的技术,他家有一本《天工开物》,里面就有制糖霜的法子。
刚好,这本书大雍朝是没有的。
于是,他自己早就抄了一本,带了过来,他决定按照书里的方法来制作糖霜。
《天工开物》里讲了,红糖加黄泥水就可以制成糖霜,也就是后世的白糖。
反正水泥他都在古代试验出来了,按现成的法子制个糖霜也不是啥为难的事。
这茅县盛产甘蔗,自然熬糖的手术人就多,谨文这次没有一个人闭门造车,而是让刘县丞找几个制糖水平高的师傅。
刘县丞就有一个制糖的作坊,听了谨文的话,不禁多问了句:“不知葛大人找制糖师傅有何贵干?”
谨文也不瞒着:“我有一个糖霜的法子,想找几个制糖师傅来试一试,咱们做出了糖霜,可比红糖值钱多了。”
刘县丞一听葛大人手里有制做糖霜的法子,激动得心扑通扑通跳。
大雍朝,糖霜的价钱是红糖的两三倍,这要是制成了糖霜,收入多多了。
见刘县丞一脸希翼的看着自己,谨文给他吃了一记定心丸:“成功之后,我就建一个大的制糖厂,到时大家都有份。咱们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把这个糖厂做大做强,一来大伙儿发点小财,二来也挣些钱上交县库,把县里的路啊都修修。唉,主要是咱们县实在太穷了。”
刘县丞一听葛知县拉他入伙,马上屁颠屁颠的去找人去了。不一会儿,就找来了三个制糖师傅。
谨文也不和他们藏着掖着,他把法子告诉了那三个师傅。那三个师傅干了一辈子这事,是这一行的扛把子。听了谨文的法子,几天就把初级的糖霜捣鼓出来了。
这种初级的糖霜杂质比较多,颜色偏黄。
谨文又教了他们关于提纯的技术,制糖师傅按法子又做出了市面上没有的糖霜。
看着一颗颗雪白的糖霜,制糖师傅们似乎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
谨文和刘县丞他们几个商量了几天,决定按照股份制办了个茅县最大的制糖厂。这叫有钱一起赚,有财一起发。
刘县丞出钱的出钱,出作坊的出作坊。制糖师傅也分了技术股,工钱是工钱,年底还有分红。
有银子挣,所有的人都干劲十足的干了起来。
这一天,月丫终于要生产了。
苏氏青韵早早烧了热水,熬了鸡汤,林郎中如临大敌,谨文也紧张得不得了,钻进产房,握着月丫的手,给她打气。
府里的婆子丫头们都瞪大眼睛,不可思议,这个知县大人也太惯着夫人了吧,生个娃还跑到产房里去。
产房有秽气,男人们不是最禁这些吗?
可接下来,顾青韵的话更让她们大跌眼镜:“媳妇儿生娃,男人就得在旁陪着,才知道女人生娃是多么的辛苦。”
谨文点头称是,握着月丫的手对她道:“媳妇儿,别怕,我在你身边守着你,等着咱儿子出生。”
谁知月丫生娃一点儿也不辛苦,在喝了一碗林郎中熬的催生药之后,半个时辰不到,月丫就生下个白白胖胖的男娃娃。
这么快?
大伙儿偷偷的松了一口气,谨文小声嘀咕:“这生娃儿也不怎么辛苦嘛,我有时蹲大号比这还久呢。”
苏氏和青韵忙得端水,给剪刀消毒,给娃儿洗澡,没听见他在说什么。
谨文话是这么说,看着满头大汗的月丫,忙又心疼的给她擦汗,喂鸡汤。
接生婆把小娃儿洗好澡,用小被子包着,对着谨文大声道喜:“恭喜老爷,贺喜老爷,是个六斤二两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呢。”
苏氏封了个大红包给接生婆。接生婆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红包,忙揣在身上。
谨文接过儿子,看见一个红红的,皱巴巴的一张小脸,猴崽子似的,怎么也和白白胖胖扯不上关系。
算了,这是接生婆说的好话呢,且听着吧。
谨文小心翼翼的抱着小人儿,正要给月丫看,门外就传来林郎中的吼声:“臭小子,还不把我的重孙孙抱出来给我看看。”
谨文一笑,把小娃儿先给月丫看了,扬声道:“爷爷,别急啊,先让月丫瞧一眼。”
林郎中催道:“快些快些,我都等不及了。”
月丫贴了贴儿子的脸,幸福的笑了。对谨文道:“抱给爷爷去看吧,可别让他等急了。”
谨文这才喜滋滋的抱着儿子出了门。
接生婆笑呵呵的跟着出来给林郎中道喜:“林神医,恭喜你当太公公了,是个大胖小子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