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乱成了一锅粥,众官员纷纷慷慨激昂的表达了自己要与北凉国决一死战的决心。
特别是一些文官,说到动情处是声泪俱下啊,恨自己为何身为文官,提不动大刀,挥不起长枪,不能上前线与蛮子决一死战。
武官们则低调了许多,个个尽量缩着身子不出声。
这个时候,要低调低调再低调,虽说皇帝老儿也不可能冒冒然派自己这些京城里的武职上边关,毕竟去了也水土不服,但是,如果自己表忠心表得过于逼真,硬是哭着喊着要上战场,万一皇帝老儿脑子一抽风“X爱卿如此忠君爱国,朕准了。”
那自己是去还是不去?
武官们的顾忌文官们自然没有,所以文官们彻底放飞自我,尽情在口头上爱国爱民。
老皇帝坐在龙椅上,看到底下百官们的表演实在很腻歪。
这些人,也就是嘴上说说了,别说上场杀敌,便是要他们捐点钱出来就像要了他们的命一样。
等大家伙儿该哭的也哭好了,该骂的骂好了,该表决心的也表好决心了。
老皇帝问了一句“众位爱卿,现在北凉国犯我边境,你们有何退敌良策?”
“打回去,狠狠的打回去,就像三十年前那样,打得他们哭爹喊娘。”一群脑子充血的大臣们挥舞着拳头,似乎他们一拳就可以把北凉国的士兵打出边境外。
有人带头喊口号,其余的人自然不甘落后,然后,朝堂上又乱了。
镇国公就表示,关海山这一战不光要打,还要打得漂亮,要速战速决,否则,西戎,靼靼族等几个外族就会趁机群起而攻之。
老皇帝看了看养得肥头大耳的原镇国公的大孙子,都懒得搭理他。觉得他那身肥肉不光长在身上,还长到了脑子里。
大雍朝都有能力速战速决了,北凉国还敢来吗?他们不就是看到大雍朝不能速战速决才南下的吗?过去三十年,北凉国又不是没遭受过大天灾,也没见他们敢来抢啊。
这次他们大举进攻,虽说是背水一战,其中也是多方权衡利弊的结果,更主要的,是北凉国已经敏锐的察觉到大雍朝外强中干了。
老皇帝突然恶趣味的问了一句“镇国公,那你说说,面对北凉国的十万大军,边关战士如何做到速战速决?把具体的法子写个奏折明儿递上来罢。”
站着说话不腰痛的镇国公傻眼了,我只不过分析分析敌情,咋就把退敌的担子压在我肩上了?
嘴欠啊!镇国公恨不得打自己两嘴巴。
老皇帝今儿寿辰被北凉国搅了局,心里正窝火呢,自己这是蒙着脑袋往枪口上撞。
镇国公再看看站在一旁面露焦急,但三缄其口的梁国公,更加后悔,瞧瞧人家,就没惹事上身。
镇国公只得领旨,暗暗打算回去找家里养的清客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写上几个法子,至于有没有用,那就是你皇帝老儿做决定了。
有镇国公打脸在先,文官们发热的脑子终于冷静下来,再没人敢废话了。
老皇帝听了一会,也没听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毕竟在场的都不是傻子,凭现在大雍朝的国力,要想御敌于关外,很困难。说说打鸡血的话是容易,当不了真。
匆匆散了朝,留下兵部,户部,工部,内阁一帮人再开一次小会。
至于自己的七十大寿,去他个娘的!
因为边关战事,老皇帝散朝有些突然,杜云韶关于土豆红薯的事儿来不及上奏。
出了皇宫,大街上已经聚集了大批得到消息的士子们,他们一腔热血无处宣泄,个个滔滔不绝的大骂北凉国,有的表示要投笔从戎,去报效朝廷,保家卫国。
长胜吃过早饭,带着一车的土豆红薯去送给穆老夫人去尝尝鲜,还把青韵做的蒸红薯条带了好大一包。
这蒸的红薯条选那种糖心红薯切成条蒸熟,再晒得半干,吃起来又甜又软,韧劲十足,长胜就很喜欢嚼。
还没进城呢,就听到北凉国在边关上全面开战了,他匆匆忙忙赶到穆府,穆老大人和穆正哲还未下朝。
穆老夫人看着他带了一车奇奇怪怪的东西,很是好奇,问长胜“长胜,你带来这么一车是什么东西啊?”
长胜一边和二壮把土豆红薯搬下车,一边道“这是我们庄子种的新鲜玩意,特意带些给你们尝尝鲜,我还写了几个做菜的方子,等下叫严婶子做了。”
穆老夫人笑道“便是新鲜的玩意,带点尝尝就是了,带这么多做什么,没得放坏了。”
“这个放在地窖里可以摆好久的,你们慢慢吃,外面买不到的。”长胜正和穆老夫人闲聊呢,穆老大人和穆正哲回来了。
自从昨天见识了那个土豆和红薯,又细细的问了一下具体发现的情况。穆老大人和穆正哲对长胜更加看重了。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