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企业工人收编等各种,朝廷财政供养人员又开始逐步上升。
宝庆三年全国文武官员一万三千多,全年支饷是两千万贯,全国军队九十万不到,全年支费约四千万贯。
当年全国在编工匠才五千户,全年支出不到一百万贯。
其他七七八八加起来,当年还负了两千万贯,也是亏钱的。
后来学史弥远,赵与芮少量发行了会子,这才坚持了朝廷的运转。
从宝庆三年后,朝廷越来越好,生意海贸越做越好,人员精减,收入加,再加上陆续打击地主和搞了两次高息骗局,赵与芮的大宋朝在宝庆七年时,朝廷存款已经破亿贯。
但在宝庆七年后,情况又下降了些。
因为赵与芮步子有些大,开发海南,开发辽东,到处打仗,到处移民。
<div class="contentadv"> 好在进入宝庆八年又发了笔,主要是攻灭金国查抄了几亿财产加几千万亩田。
但宝庆八年和元贞一年,在西夏的战争中还是花钱的。
宋军在得到西夏一半区域后,不能像攻灭金国那样到处查抄,主要是当地蒙古人不多,大部份都是党项人和其他族的,当地田也不多,还得靠他们养马。
所以打西夏是亏钱的,打金国是赚钱的。
进入元贞后,又大力移民开发辽东,源源不断的钱粮都出去了。
赵与芮还要整治黄河,又得花钱。
这时赵与芮让户部尚书杨长孺说下去年的开支和收入。
“我大宋去年岁终统计,全年各种钱、粮、物,合计为三亿三千万贯。”
众大臣也没震惊之色,因为都知道为什么。
宝庆七年收入也才一亿五千万贯,宝庆八年和七年差不多。
宝庆七年全国粮税是三千六百多万石,已经超过明朝巅峰期,而且当时没占据中原。
其他各种税钱物折起来,再加上粮价,最后折算为一亿五千万贯。
元贞元年收入这么高,主要是掠夺了金国的财富和西夏的财富。
这两地方被攻下来后,赵与芮的宋朝可不客气,先把能查抄的财富全给查抄了,地皮都能刮三尺。
所以去年是大宋收入历史目前最高的一年。
赵与芮看大臣们好像都不吃惊,估计大臣们不以为然,也没有明白重点。
于是他便道:“你们对比下宝庆七年和八年,发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增加这么多?”
诸臣面面相觑,似乎不明白皇帝的意思,有人心里估计在想了不就是抢来的?
我大宋礼仪之邦,这事不能老干啊?当然,有人心里想想,也不敢说。
片刻后,秦卓大声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打仗,不一定是花钱赔钱的事。”
“这几年咱们对金开战,对蒙古开战,不但夺回了原本大宋的地盘江山,还得到了无数的财富。”
“臣以为,当继续打,一直打,为大宋打下大大的江土,掠夺更多的财富,咱们身为人臣,也希望年终的奖金可以多发点,大伙说是吧?”
“哈哈哈。”诸臣中有人跟着一片欢笑声。
因为去年底皇帝就真发了奖金。
赵与芮前几年也没发什么奖金,其中收复山东时发过,全国普发,但最低的官吏只有一两贯,各部尚书内阁重臣们也就几十贯,意思意思,主要是让全国感受下大宋收回故土的快乐。
但前年收复中原和去年打下西夏部份都是发了重奖的。
像他们今天在坐的内阁大臣们当时每人多发了两个月工资,这对大臣们来说,可是笔大数目。
秦卓的话明显是故意提醒他们,咱们打仗掠夺,你们也是有好处的。
众大臣听到这话一个个若有所思的低下头。
赵与芮是两宋历任皇帝中最有侵略性的,到处打仗,前年还打到高丽去了。
以前打仗在朝臣眼中是劳师动众,损耗粮钱,徒耗国力的事。
但在赵与芮手上,每次打仗都有好处。
即便是帮高丽打蒙古,高丽人也给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事后为今天的内阁成员,都得到了高丽上贡的顶级高丽参,有大臣可能现在还没吃完。
这么想想,打仗好像不一定是坏事?
赵与芮等秦卓说完,便语重心长的道:“战争,从来不是消耗国力的坏事,当然,你打输了话就得认。”
“只要打赢了,战争就是天大的好事。”
说这句话的时候,赵与芮心里其实在想,他自己并不喜欢战争。
如果可以,他宁愿是和平世界,毕竟前世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百姓,战争对百姓来说太残忍。
但现在身处位置不同,环境也不同,赵与芮另无选择,也没有退路,而且他必须给后面殖民海外打好基础,让保守的弱宋,变成积极对外拓展的强宋。
在场这么多大臣,未必所有人认同赵与芮的理念,但大宋目前战争都带来了好处,他们无人能做出反驳。
说完后,赵与芮示意他们继续说。
“其中有一件事想和诸位说明下。”
于是杨长孺又道,原来宝庆七年全国粮价普遍降到一石一贯,算是低价期。
但这几年百姓生活富足了,粮价居然又起来了,今年又涨到一贯多一石。
虽然比赵与芮登基初便宜,但粮价还是又涨了,所以去年这折钱三亿三千万贯,是要扣点水份的。
李皇有些不解:“明明百姓们基本都有田了,为什么粮价还涨?”
“因为移民。”赵与芮解释道:“还有造酒等。”
朝廷这几年,不停往海南,大员,辽东三个方向移民,包括现在还往陕西移民。
陕西被蒙攻金时,杀了无数人,又逃到中原好多,现在朝廷都在移回去。
这刚过去没田没粮,全靠朝廷供应,这就导致部分地区粮价上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