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梁成大赶紧跟上。
户部尚书杜范脸色有点古怪,他心里有些清楚,这些税全免的话,明年估计最少损失一两千万贯,甚至更多,这些复杂而多变的税赋,正是以前支持大宋收入的重要力量。
但皇帝的本意是好的,真正的为民减赋,而且皇帝本事他也知道的,这边损失其他地方补。
皇帝正在考虑重收商业税,将来肯定要从商业税上补回来。
不过赵与芮是本来一件件来,先安顿好全国农民百姓是最重要的。
“这边的损失不说,明年夏秋两税要改,如果朕没算错,五年之内,税粮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皇帝又放重磅炸弹,除了免掉这些乱七八糟的税外,明年夏秋两税也要改。
夏秋两税是两宋最重要的税赋,主要的钱物粮都是这两税来的。
前面说过,夏税可以是钱,绢,绸,牛皮,牛筋等各种物资,秋税是粮。
之前江南包括两浙等地是亩三斗左右。
江南等地产量高,平均三石产量,亩税也就是一成。
除了江南,其他地方是七升到一斗。
现在皇帝要下旨改变征税方式。
户人均三亩及以下,免征税。
即你家里有三口人,九亩田及以下,不用交税。
古代的口通常代表成年女子,这边不管成不成年,男人孩子都算,凡人均三亩及以下,都免税。
此时按福建均产1.8石/亩计,家中三口人,九亩田算16.2石产量。
原本秋税算亩一斗,只需交九斗,余下还有十五石,足够全家好好生活。
但两宋的夏税比较重,所以老百姓生活相当艰难。
两宋夏税通常收钱、绢、布等,名目也繁多,有丁盐钱、丁绢等各种人头税。
‘一丁之税,人输绢七尺’,丁代表成年男子,就是家里有个成年男子,一年就要上税七尺绢。
宋朝绢价起浮不止,目前赵与芮宝庆年间大致在两贯左右。
一匹绢是42尺。
按这来算,夏税七尺绢,价值三百三十三文钱,因为三口之家,只有一个成年丁,所以夏税丁绢钱要交三百三十文钱。
如果家里有两个丁,即两个成年男子,就要交六百多文。
另外还有丁盐钱,大概一丁一百六十文,两个丁就是三百多文。
所以夏税七七八八算起来,再加上刚才赵与芮说过的乱七八糟税都算进去,老百姓的负担相当之重。
之前有人说古代家里普通百姓二十亩田也未必能活,不是粮食不够,是税太重,只能卖粮凑钱。
若遇到天灾,甚至要卖儿卖女来凑钱的地步。
现在夏秋税全免,田少的老百姓是相当受益,也非常振奋,民间到时肯定是一片叫好之声。
这极大的减轻了底层田少百姓的负担,真正做到了为民减赋。
两宋也有很多好皇帝,最有名的就是仁宗,号称爱民如子。
但真正做到为民减赋的,也只有现在的赵与芮。
赵与芮第一个政策说完,现场再次哗然,李宗勉和魏了翁两人站了起来。
接着李皇等人也陆续站起来。
其他人莫名其妙,但很快大伙反应过来,纷纷站起身。
李魏两人整了整衣服,带头走到皇帝身前。
扑通,重重跪下。
“臣替天下万民,叩谢陛下,陛下仁心爱民,真乃千古明君,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宗勉先说,接着其他所有人纷纷跪下,高声齐唱。
赵与芮都看到李宗勉和魏了翁两人眼睛都红了。
这两人也是真心为百姓着想的,被皇帝减赋的政策给深深打动。
两人其实很早就想向皇帝提议减赋,但朝廷每年开支都是负数,也不敢提。
这次皇帝主动提出来,绝对会成为两宋历史上最震憾改革之一。
他们这些臣工们有幸活在这个时代,并和皇帝共事,同样都会留芳千古。
至于朝廷以后的粮赋会不会够用,他们相信以皇帝手段,肯定没什么问题,皇帝没有把握,不会做这件事。
这两人是相当信任皇帝的能力。
“哈哈哈,你们两人,终于知道朕是千古明君了。”赵与芮洋洋得意,上前扶他们起来。
之前朝中只有梁成大,和赵汝述这两个大奸臣,天天在叫赵与芮是千古明君,其他大臣都叫不出口。
毕竟李魏他们还是要脸的,不像赵梁两人不要脸。
李魏等人听到,都是苦笑。
皇帝让他们继续坐好,又道,下面还要继续改。
后面是户人均三亩到十亩的,夏税减免,秋税亩五升。(另外,凡遇灾年欠收失收,亩产量在一石以下者,免税。)
各封建皇朝在征农业税时,向来是一刀切,不管天气灾难,设了个数额,到时就要征收。
如果因天灾失收欠收,通常就要逼的老百姓卖儿卖女卖家卖田来偿还,更容易激起民变。
赵与芮肯定不能这么干,所以设定了其他的条件,只要当地制置使司和朝廷两方面认定某地域遇灾年,欠收失收,且亩产在一石以下,就可以免税。
而且他还同样减免了夏税,这条税法对家中小有田产,几十亩,人口又比较多的也很友善,夏税免了,秋税又少,才征五升。
到时民间肯定又是一片歌舞颂德,皇帝万岁的声音。
李魏等人纷纷点头,皇帝对田少的百姓很照顾,这税估计已经是历史各王朝最低了。
而且,这两类百姓占据了南宋百姓的绝大多数,但占据的田地,却只是南宋的少数。
但这里免掉的税怎么办?以皇帝的德性,肯定要从其他地方补回来。
所以从下一级开始,就对有田者不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