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标准化生产
蒙军的重箭标准学自金人。
在金人强盛时,金人用重箭狠狠教训过蒙人。
蒙古人兴起后,学金人打造重箭。
但蒙军中用重箭的不多,因为重箭打造不易,对弓力和射术要求也高,射术和弓力不够的,只会白白浪费重箭。
刘福递上来两支重箭,一支是蒙军的,一支是现在宋军打造的。
赵与芮拿手上看了下,明显质量还是宋军的好。
宋军按蒙军重箭重量打造,箭头大约三两重。(南宋时三两约一百一十克左右)。
双方重量相似,但宋军质量更好,试射时,穿透力略强。
“蒙军相当重视工匠,每占一城,如遇屠城,必然也会留下工匠。”
“但这些工匠的技艺,和咱们还是有区别的嘛。”赵与芮对比双方重箭头,他的工匠打造明显更好。
但他知道为什么,蒙军虽然重视工匠,但给工匠的待遇却远远不如赵与芮。
这也是为什么宋军现在兵甲越造越好,越来越犀利的原因。
在打造火炮的要求上,赵与芮和后金学,每门炮都要刻上工匠名字,如果轻易发生炸膛的事,是要杀头的。
“蒙军开始不用重箭,很多重箭学习金朝,后来慢慢就用起了重箭。”李平豹在边上解释。
重箭都是学自金朝,三两重的标准也是金朝开始。
南宋以前的箭,也是各地不同,没有统一标准。
赵与芮接下来要统一全国神臂弓,强弩,步弓标准,统一全国箭支标准。
统一全国步人甲。
统一全国火器标准。
当天工匠局试射了很多次,主要是让皇帝看看宋军现有甲具和蒙军甲具的防护力,双方箭支的穿透力,对比之后,明显宋军现在更强。
“神臂弓现在一个月能打造多少?”赵与芮看过后问。
“回陛下,现在京师匠作局,月造神臂弓约两百具。”
“这么少?”赵与芮皱眉。
没办法,工匠局太忙,什么都要造,步人甲要造,火器局又分掉好多工匠,强弩要造,其他兵器也要造。
“带朕去看看。”赵与芮要求去看看神臂弓打造现场。
走在路上他想到孟珙的建议,取消第三层强弩手,这样可以少打造很多强弩。
“当减少强弩,分与步弓和神臂弓。”刘福立刻答应。
到现场后,赵与芮看到工匠们正在制造。
神臂弓用的是檿树做弓,赵与芮看过后发现好像就是桑树。
这玩意很有韧劲。
书上记载:檿,落叶乔木,叶互生,内皮可做纸,木材坚韧,可做弓、车辕。
“这是桑树吗?”赵与芮问刘福。
“陛下圣明,正是桑树,叶可饲蚕,内皮可制桑皮纸,木材是做弓和车辕的上好材料。”
神臂弓打造也不难,就是繁琐,各部件材料都不相同。
主要有弓身,弰,登子和枪头,马面牙发,弦,五个部件。
弓身用桑木,弰用檀木,登子和枪头用的铁,马面牙发用的铜,弦用的麻绳扎丝。
赵与芮仔细观摩了下,其中的弰类似于曲臂杠杆零件,登子和枪头是放箭支的地方,马面牙发是接弦的零件,也有杠杆作用。
原本还有个叫干镫的零件,在神臂弓前端,呈圆环状,这是为了省力,给战士用脚踩的。
刘福向赵与芮解释,以前神臂弓力量两石三斗,可以射两三百步,射手射几箭就没力气,装箭还得弯腰,后来就装了干镫,可以用脚踏着,站着装箭。
后来神臂弓降到一石四斗,省力了很多,不需要脚踏就能站着装箭,便取消了干镫。
现在干镫只有在强弩上面还保持。
普通的强弩箭,长约(0.8-9公尺)左右,神臂弓的箭,只有七八寸。
赵与芮问,到底是七还是八?
刘福挠扰头,因为之前确实无所谓,七寸八寸都能用。
“统一标准,七就是七,八就是八,如果射程力量差不多,七寸箭小,可以带的更多,那就造七寸的。”
神臂弓射程在一百步左右,赵与芮认为已经相当厉害,用七寸的箭就足够。
看到神臂弓的使用后,赵与芮才知道为什么叫弓。
它的结构装置像弩,但因为是和弓一样,竖着用的,所以叫弓。
古代横着水平端的叫弩,竖起来的叫弓。
神臂弓结构像弩,但拉弓时和普通步弓一样,要竖着拉,且没有板机,所以叫神臂弓。
此时赵与芮发现现场造弓时,基本都是一个工匠带几个徒弟造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