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宁雪根据他们留下来的记号,找到他们时已经是后半夜了。
看着平安无事的闺女,辛九娘抱着宁雪又哭又闹,差点用泪水将她给淹了。
宁雪是既保证又发誓,以后再也不独自离开队伍,去做危险的事,这才总算止住了便宜娘亲的泪水。
如今众人都有了目标,休息了一晚上之后,又重新出发了。
他们又走了七八天,一路上都风平浪静,到算平和。
最让他们兴奋的是,路上绿色的植被逐渐多了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荒芜。
放眼过去,全是良田,有种欣欣向荣的姿势,看样子干旱并没有牵连到这边。
现在村民也能偶尔够换换口味,弄点野菜吃,众人对食物也没有之前那么渴望了,一切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
千里之外,京城正是百官朝会。
这次灾难由为严重,已伤国本,因此皇帝把封王们和各个述职的官员全部召了回来。
“近来流民肆虐,惹得民不聊生,朕为此头疼许久,各位爱卿有何见解可众谈。”
众臣左顾右盼,缄默不语,努力降低着存在感,因为他们知道这是烫手山药,一旦沾染上了,想甩都甩不掉。
“儿臣认为,不如让各府出兵镇压,小小流民又何足挂齿,父皇不必为这些乌合之众困扰。”大皇子出列行礼道。
“父皇,儿臣认为大哥说得在理,出兵镇压是最快的方法,派地方官吏排查人口,把流民驱逐出境,派去边境筑城墙也未尝不可。”身为一母同胞的七皇子立刻站出来附议。
“父皇,万万不可,用武力镇压,恐引起民怒,有损国威。”三皇子急忙道。
大皇子乜斜着三皇子,厉声道:“呵!几个流民也敢在太岁头上同土,你也太瞻前顾后了,若是流民都镇压不了,要地方知府何用。还是,三弟你有主意,愿意接受那些难民。”
“我——”
三皇子嘴角动了动,犹豫几分,只是想到自己的封地,虽然土地辽阔,但并无多少良田,根本安置不了那么多的流民,无奈退后一步。
但他明白,如今是万不能让流民重回故土,若不是原本的故土待不下去了,他们怎么会背井离乡,四处飘荡寻求安身之所。
想到这里,三皇子深思熟虑后,又言:“父皇,流民亦是我晋国子民,况且流民不只是几个,据宁城布政使司报,宁城现下已经被流民攻破!将大批流民填充边防,有背民心,倘若流民与夷人相通,这便是后患无穷!”
“莫非老三有何高招,但说无妨。”
“父皇,如今正逢数年未有之大旱,粮食难收,流民肆虐,臣请再减轻赋税劳役,再开仓放粮——”
三皇子话还没说完,直接被大房子给截断,
“呵,说得轻巧,开国库赈灾,如今国库空虚,哪里有银子赈灾。
说来,三弟封地好啊,沿海舳舻千里而不堵塞,盐场又颇多,看你每年进贡那么多好物,口袋应该不短吧,何不就此为父皇解忧。”166小说
三皇子气得够呛,但生怕父皇信以为真,赶紧聊表忠心,“父皇儿臣——”
看着三皇弟吃瘪,大皇子很是高兴,不待他说完继续火上浇油,
“既然三弟如此宅心仁厚,不如就把流民交给你处置,这样既能给父皇分忧,又安抚了民心,何不美哉。”
其他几个皇子听完,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谁都知道三皇子的封地虽然面积广阔,但都是山群,根本开垦不了多少田地出来。
如今即把这烫手山药丢给他,又在在父皇面前卖个好,若是让他永无翻身之地,那就再好不过了。
虽然他跟皇位无缘,但看到别人落难,谁都想去踩几脚。
于是几个皇子,你一言我一语,都提议将流民一事交给三皇子处理。
当今圣上也不怎么喜欢这个皇子,觉得他实在是太过乖张,擅自修改封地劳役法度,以工代赈,费人力财力休整河道种种。
虽说派去侦查的官员对此赞不绝口,但自古功高不得盖主,子嗣又如何,帝王位就是用骨头架子堆砌而成的。
看着他们相互撕咬,他不介意,他们争得头破血流才好呢,他的儿子太多了。
还有最主要的原因,现在国库空虚,避暑山庄“池林”还尚未建成,有甚么银两挪出来,他倒好哪壶不开,提哪壶。
别怪我不仁,这烂摊子你想管,你便由你来管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