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石敬瑭要把事情闹大了,局面基本上已经失控了,李从珂急了,他就想着御驾亲征,这样一来能够鼓舞士气,另外它本身也是武将出身,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经验丰富,亲自指挥他还是有点把握的,而且这时候他谁都靠不上,只能靠他自己了,也算是一个无奈的抉择。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永远不缺乏揣摩领导心思顺着领导心意说话办事的人,李从珂有个儿子,叫做李重美,他对于他的父亲的心思把握的也是比较准确的,于是就对李从珂说道:“陛下你的眼疾还没好,不适宜长途跋涉,儿臣虽然年幼,但是却愿意代替陛下北上征讨石敬瑭。”
李从珂本身就不太想去,听了李重美的话,很高兴,就准备顺势推辞不去亲征了,但是当时的局势除了李从珂亲征之外,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在前线聚拢人心,更不可能有人能够扭转局势,所以朝中的大臣们还是强烈要求李从珂赶紧去亲征。
李从珂拗不过那些大臣,也不想被人骂做贪生怕死,只好亲征,但是他心里的确是憋着火,于是就把当时比较有名的一个宰相叫做卢文纪的叫了过来,劈头盖脸的就问他:“我听说你有能力,这才让你当宰相,现在这个情况,你的能力在哪里?你有什么好办法?”(其实这个宰相就是我们上面说过的夹出来的,李从珂把三个人的名字写在纸上装在瓶子里,然后夹出来一个,先夹出来的就是宰相。)
卢文纪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磕头谢罪,但是跪了半天还是一个好主意没有。
这让李从珂很生气,但是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带着大军和群臣北上,征讨石敬瑭。虽然李从珂打的是亲征的口号,但是实际上他根本没想着和石敬瑭交手,他能来都是被群臣逼迫的。
大军到了河阳一带,李从珂打死也不想再往前面走了,于是就把枢密使和宰相叫了过来。商量怎么解决眼前的局面。
卢文纪现在在李从珂的心中印象很差,卢文纪自然也知道,于是他就开始想办法补救一下自己在李从珂心中的感官。
他揣摩李从珂的心意,他知道李从珂不想去亲征,更不想面对石敬瑭和契丹军,于是就主动建议李从珂应该留在河阳,遥控河东前线,调令天下藩镇解救,要是真的不行,那时候陛下在亲自去解救还不晚。
李从珂听了卢文纪的话,很高兴,于是就把这件事定了下来,卢文纪作为一个宰相,他的表态和发言,基本上就算是为一件事定了基调了,只不过卢文纪这件事干的不地道,竟然为了挽救自己在李从珂心中的印象,视国家和民族利益于不顾,说的上一句小人。
当时被派去解救晋安乡大寨的人主要有两支,一个是幽州的赵德钧,狼子野心,一直在打自己的小算盘,还有一个叫范延光,他是刚上任没多久的魏博节度使,对李从珂还算是忠心,最起码比赵德钧要强得多。
其实在这个时候,李从珂面对的主要对手并不是石敬瑭,而是契丹的耶律德光。
当时也有人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就提了一个建议。这建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李从珂派人把耶律德光的哥哥也是也是耶律阿保机的大儿子耶律突欲送回契丹,支持耶律突欲为新的皇帝。这样一来契丹必乱。
这也算是釜底抽薪,比较狠的一招了,最终就算是不能成功,就算是耶律突欲不能当契丹的皇帝,那么耶律德光也在河东呆不下去了,契丹后方一乱,在前线的契丹兵那就不足为虑了。
这个提议,李从珂是十分的赞赏的,但是他身边的那帮大臣却不这样想,他们觉得这件事有风险,万一干不成,那就弄巧成拙了。
结果这一群人讨论来讨论去,还是没讨论出来个结果,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其实上面我们说的这个提议,就算是最终不成功,难道还还比李从珂举族自焚这个结局更差不成?
当然我们是现代人,对于历史能够总揽全局,当时受于时代的限制,又不能预示未来,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也算是情有可原,但是李从珂最后一搏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可能还有人说,李从珂手下还有很多的部下,怎么能说连最后一搏的能力都没了呢?
李从珂现在手下有不少人不错,但是这些人真的和他李从珂一心吗?这都要打个问号?
在这里我们说一下赵德钧,此时的赵德钧就准备乱中取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