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从侧翼扰到敌军后方,两线夹击对手!如果我军主动进攻,骑兵主要担负从侧后扰到敌军后方,迁制对手主力,同时步兵开始以刀阵推进,最终实现围歼。史书上有“如墙而进”,“当嗣业者,人马俱碎”来描述唐刀阵推进时的强大威力!
唐.军的战术有些类似亚力山大大帝的矛阵加重骑兵的战术。
可见唐.军步骑的配合与后来的“两翼铁骑”是完全不同的!唐.军骑兵虽与步兵合为一体,但在战斗中其使用是完全独立于步兵的!可以说是由唐.军创造了步骑合战的最优秀典范!唐.军的战术极富力图全歼、所向披靡的霸气。这与其他军dui在骑兵面前将步兵作为列阵死守的工具的作风完全不同。这充分说明了唐.军拥有极高的主动进攻精神。
公元645年初,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 车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
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也标志着唐朝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此时,大唐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宗主,他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
几乎同一时期,阿拉伯国内发生革命,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史称 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史称白衣大食)。在初步解决了
吐蕃方面的问题之后,高仙芝打算利用这一大食易代、河中叛乱的千载难逢良机,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主权。于是一个名为 石国的西域小国成了牺牲品。
公元645年,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以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为由,领兵征讨,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允诺和好。不久高仙芝违背承诺,攻占并血洗石国城池,捋走男丁,搜取财物,俘虏石国国王。
此时高仙芝达到了征战生涯的最高峰。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大食(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求救。大食援军计划袭击唐朝西域四镇,高仙芝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dui遭遇。唐朝要在中亚树立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的挑战。
公元646年,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在翻过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中亚名城怛罗斯城下,城中已经有阿拉伯军数千人抢先驻守,唐.军只好开始围攻怛罗斯城。
阿拉伯人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驻巴士拉的东方总督艾布·穆S林立即下达命令,部将塞义德·本·侯梅德带部下数千人的部队抢先驻守怛逻斯城中,加强防守,为大军集结赢得时间。艾布·穆S林带着自己的1万人赶往撒马尔罕构筑工事准备大战,齐雅德和另一将领艾布达·乌德·哈里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召集河中的驻屯军20万人迅速赶往怛罗斯城,高仙芝攻城五天不克,阿拉伯援军赶到,从背后袭击唐.军,在外围警戒的葛逻禄部雇佣兵见事不妙突然逃跑,导致唐.军阵脚顿时大乱。葛逻禄的行为在唐.军看来是彻底的背叛,阿拉伯联军趁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唐.军阵营的中心,连日征战的唐.军在内外夹击下再也支撑不住,终于溃败,高仙芝在夜色掩护下带领数千人逃脱。
李嗣业、段秀实收拢散兵游勇向安西逃遁,途中恰逢中方联军中的拔汗那兵也溃逃至此,造成兵马车辆拥挤堵塞道路。李嗣业恐阿拉伯追兵将及,不惜对盟军大打出手,挥舞大棒毙杀百余名同属大唐联军的拔汗那军士,才杀开一条血路,残余唐.军得以通过。此前李嗣业还曾劝高仙芝弃兵逃跑,被段秀实斥责为“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在收拢残兵之后,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在李嗣业等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最后高仙芝只得引残兵逃至安西。
唐.军面对阿拉伯联军二十万,沉着应战,令阿拉伯联军损失惨重,伤亡七万多人,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中,大约损失一万多人,其中阵亡和被俘各自近半,但仍有数千人得以身还。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保住中亚心满意足,也未能进一步扩张。
怛罗斯之战后,安西都护府的唐.军精锐兵力损失殆尽。
原本臣服于唐朝的中亚诸国转而臣服于阿拉伯大食帝国阿拔斯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