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哪个更好?”
“话虽如此,可一强一弱才是平衡之道,两个都有本事家庭又如何和睦?”
“这就是读书的重要性了,学会了文字,学会了算数,能更加持家有道,一些利弊其实已经不在陛下那里了,而是各个小家,你一家月钱一两,别人两个人,就是二两,这种情况下家庭和睦情况应该不难解决吧?”
古代百姓为了就是一口吃的,吃得饱,穿得暖,就很满足了。
两个人都挣钱,总比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家子生活拮据好得多。
看着对方一脸思索之色,诸葛亮也没打扰,自顾自的离开了。
他有些明白秦老三为什么当初不让大儒入朝了,这理念完全就不一样啊。
这要是当了官,还不得天天和秦老三唱反调。
学院的事情算是进入正轨了。
可诸葛亮等人的事情还有一大堆呢,又是编制律法,又是统一地域。
于是,他们就用了一个比较方便的方法,地域,直接把郡改成市。
比如南郡直接就改成南市了。
“臣,参见陛下”
“孔明来了,何事?”
“陛下,明年开春就到了科举的时候了,这制度还未完善”
“时间过得这么快,好,乡试,市试,殿试,三道关卡,出题就由你来吧,至于找什么人,由你定,不过有一点,少点之乎者也,死读书的我不需要”
“臣,遵旨”
很快科考制度就传遍了四方,三轮考试,乡试过关进行市试,市试过关才是殿试。
时间飞逝,努力了三年的读书人,武人,终于迎来了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为了防止徇私舞弊的情况,诸葛亮用的都是秦老三信任的人。
读书人考试的内容考题,包含了诗词,民生,国家,军事等等多方面。
武考就简单了,就看谁厉害。
考试为三天时间,第四天放榜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不过,一想到三年后还能再继续,斗志就又起来了。
市试要更难一些,文试不用多讲,自然涉及更广,考的就是这些人的思维是否开阔,是否能造福一方。
文试是诸葛亮主持,武考是夏侯惇。
这市试淘汰的人最多。
到了秦老三主持的殿试,完全可以用百不存一形容。
整个秦国那么多人,第三轮考试人数有限的很,只有几十人。
先开始的是文考,秦老三也体验了一把监考老师的瘾。
至于批改,还是诸葛亮等人选出前三,然后他在看。
批改期间,秦老三就扭头去监考武考了。
这个就简单多了,一二三就看谁坚持到最后了。
放榜之后,秦老三同时召见了文考前三和武考前三。
文考直接被秦老三弄去学院教书去了,这个落差估计有点大。
不过,秦老三也给了他们选择,也可以去做官,毕竟,百里奚监察天下斩了不少人。
在得知连诸葛亮都在学院教书之后,他们直接就同意了去学院。
开玩笑这个老师可不是教书先生能比的。
只要教得好,以后飞黄腾达,希望大大的,而且,能近距离接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总理,不比什么县太爷好多了?
至于武考前三,直接编入夏侯惇的警卫部了,职位全部交给夏侯惇安排了。
他们就更没意见了,夏侯惇可是负责皇城和陛下安危的,虽然官职没总理高,可却是陛下的贴身护卫,这份殊荣,给个官都不换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