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军士要单独驻扎,统一由一个将领统辖,不能被分散打乱了。
信上没说将领人选,但崔彦曾也知道肯定不会是自己任命的人。
这是要夺权的节奏啊,清除掉自己的领导班子成员不说还要军事自治。
这还了得,也太猖狂了吧!
崔彦曾将所有的军将召集到了一起,征询这些人的意见。不要小看了这些下属,徐州军府历来父子相袭,关系盘根错节,他们这群人和那些桂州戍卒们多少都有些沾亲带故,倘若这些人也心存犹豫不忍,临阵反戈一击,那就坏大事了。
和庞勋他们所预料的不同,这些所谓的父老乡亲代表们,并不同情这些戍卒们,相反他们因为这些戍卒们的归来而感到恐惧和憎恨。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此刻这些军将们一提起这群久违谋面的老乡们,也是两眼泪汪汪的,不过这泪水夹杂的更多是愤恨和决绝。
怎么会这个样子?原因很简单,承平日久,人心思安。王式先前的霹雳手段,用血腥和暴力扫除了徐州历来延续的骄军作乱顽疾,留给了崔彦曾可以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安宁环境,老百姓吃饱肚子了,都恋自己的老婆孩子热炕头,谁会没事冒着家破人亡的风险去作乱造反。
面对将领们纷纷请求主动出击的局面,崔彦曾依然保持着沉默,见主帅大人不发话,将领们也渐渐停止了喧哗,一起看着崔彦曾。
领导犯难了,底下的人就要为其分忧呀,关键是总要知道崔彦曾现在还担忧什么呢?旁边的团练判官温庭皓已经猜出来了,崔大人最担心的是朝廷方面,现在徐州军士半万,自然不怕千把疲兵,可一旦大开杀戒后如何对朝廷方面做交代,毕竟朝廷定下的基调是赦免,而这群兵卒直到现在并未作乱,现在进攻这些兵卒们是违背朝廷意愿的。
况且还有一个高品宦官作为勅使留在军中,一旦进击,玉石俱焚,到时候朝廷方面,左右护军中尉大人那方面,都不好交代。
这才是崔彦曾最大的顾忌,温庭皓常伴观察使左右,自然清楚。
唐代的判官多为地方长官任命,更多的是协助长官处理事务,实际上就是一位高级幕僚,与所属长官一般来说私人关系匪浅,因此温庭皓也敢于直说出来崔彦曾的顾忌。
说起这位温庭皓温大人,他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不高,但他却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哥哥,温庭筠,比起执笔“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的花间派鼻祖温庭筠,其弟弟更多了一份睿智和硬气。
温庭皓当着大家的面,直接指出了崔彦曾的忧虑,一怕朝廷责怪,二不忍徐州父子兵丁相残,三不忍大开杀戒。后果都给你们亮明了,干还是不干,大家看着办,别到时候把责任都推到领导身上啊,没看领导这会儿正为难着呢。
温庭皓接着剖析了不处罚这些戍卒们的危害,条条缕缕,列举的很明确,总之就是一句话,不处分这些戍卒们,贻害匪浅,放这些人进城,到时候大家都玩完。
最后亲做表率,劝崔彦曾“惟明公去其三难,绝其五害,早定大计,以副众望。”虽然知道领导很为难,但请您勉为其难答应大家进击的请求吧。
“唉,好吧,还不都是为了大家好,那就进击吧!”
崔彦曾戏做足了,态度也矜持完了,听完温庭皓这番话,便振了振衣袖,开始了进军部署。
一场大战即将开始,而南面的那群戍卒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崔大人还真会抢先对自己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