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城的大药铺,无非只有那么一两家。
红参是人参的副产品,甚至比人参还要贵,是一味很珍贵的药材。
萧望月将烧好的炭,分别送到孟氏和两个孩子的屋里。
这炭是从商城买的,自有一番奇特——无论烧多少,也不会让人头闷。
将家里的事务打点的差不多妥当后,萧望月对姜堰说道:“药铺也好,小张公子也罢,都在清河县城,我得跑一趟。”
至于姜堰……
两个孩子很久没有见过他。
“你留在家里,阿松六岁了,也该琢磨琢磨送他去私塾。”
萧望月拒绝了对方跟着她一块去清河县城。
她是独来独往惯了。
姜堰看着对方出门的背影,无奈的一笑。
可以没说什么,小张公子,该知道怎么做的。
萧望月到了清河县城就去到药铺。
她拦住药店里一个跑堂的小伙计问道:“伙计,你们这有红参吗?”
对方干脆利落的做了回答:“没有。”
萧望月皱眉:“怎么连红参也没有?”
小伙计撇撇嘴:“您老有所不知,这清河县城吃得起人参的都没几个,更别提要拿人参炮制了才能出的红参。”
萧望月不由得苦笑了一下。
差点忘了,在宫里红参是不稀奇,可是在民间,尤其是清河县城这种“穷乡僻壤”,那可就是顶稀罕的东西。
她把要走的小伙计拦下来——“那就请你们铺子里的老师傅,替我炮制些出来。”
那伙计上上下下的把萧望月打量一番。
他心想寻常人家哪里吃得起红参,犹豫道:“这位娘子,你不是闹着玩的吧?”
对方穿戴平平无奇,张口闭口要红参,人参不便宜,红参更不便宜。
萧望月知道对方是怕自己出不起价钱,她取出一角的碎银子,抛过去:“自去传话,这是赏你的。”
小伙计立刻没二话了。
带着萧望月就去到后堂——药铺里一般都有坐堂的老师傅,专门管熬药炮药制药。
两厢一交谈,知道了来意。
老师傅发了话:“给你现做红参,也不是不成,只是要先交定金。”
他们药铺子小本买卖,要这样贵重的药材,必须先交钱。
毕竟老师傅不是东家,没见着银子,哪里有这个胆子给萧望月开锅。
说起来,也是个防范于未然的手段。
萧望月一点头:“先交多少的定金?”
老师傅却反问她——“娘子要几钱的参?”
有钱人家吃人参,那当然是几斤几两的买。
可在清河县这样的地界,有钱人不多,真有钱的也不在这买。
来客能买出个几钱重的人参,就算是走运。
而萧望月的话,却让老师傅一惊:“我家有女眷,才生下孩子,正是要调养,姑且要个二两。”
红参通常是用蜂蜜泡着水,喝或是煮成参汤。
用来炖煮在鸡汤里,或肉汤里,也是可行。
每日吃下来,等到孟氏出月子,是要吃个二两左右。ωWW.
老师傅张了张嘴:“二两的红参,那少说也要三十两银子……”
三十两银子都够在清河县城买处小房了。
而萧望月不与他废话,直接掏出银子。
这些天,是费了不少的钱,可她早已经把这一份钱预备下了。
银子是要靠挣的,从孟氏的嘴里,硬生生的抠出钱来。
这样的做法,萧望月是不屑的。
小伙计把那三锭银子,分别用牙咬了咬,也没话讲了——“老师傅,您还是做药吧!这就去叫大柜。”
熬制红参是要用新鲜人参,又蒸又晒,一来二去,非得要个整天不可。
萧望月只在边上盯了一会儿,便做了告辞——“我还有另外的事要做,你们只管做着,我自会来取。”
她还要去找牛乳。
门房老张对萧望月那是熟的不能再熟。
没说两句话,就将她放了进去。
张大娘子此去京城,归是归家了,可如今还在路途上。
张府还是小张公子管事——“哟,这不是姜大嫂吗,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
小张公子捧着一摞账本,眉开眼笑起来。
他还看看萧望月的身后,没见到姜堰,也没姜幺娘,便知对方是一人独自而来。
于是便把人领到客厅——“姜大嫂子,不知是有什么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