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的?所谓“第三者”式的,在校园外的现实生活中和小说中,早已不足为奇。第二,使我难以充分肯定的是,人物关系太俗套了。在这一种人物关系中,如不能开掘出新意,便流于一般化。上学期我对所有同学的习作都是以鼓励为主的。对晶晶的这一篇持同样态度。它小说特征鲜明,这是我在课堂上讲评到的;但一般化又是大忌,而我不忍直言此点。在上学期尤其如此。晶晶写得很认真,更加使我不忍。我在这学期的课堂上已说到这种又矛盾又内疚的心情,请女生们再次转告。
由晶晶的习作我想谈到的是--写作之选修课,不同于其他课业。其他课业有标准,即唯一正确的评判结论,而写作没有,也不可能有。其他课业往往只需听、记、背,便完成了学的要求。写作课记也没用,背也没用;听了还须悟,有所悟还须善于实践。其他课业的评判,只按标准答案画“√”画“×”即可;写作课则需进行讲评,而讲评是得失两方面都要兼顾的。上学期你们需要鼓励。
但若真正使你们获益,其实主要不能靠鼓励,而靠对于“失”的方面一针见血、一矢中的之分析。也就是说,当我对你们的不足分析得越透,否定得越不留情面,这时,恰恰这时,如果你们习惯了承受,你们所获便多些。遗憾的是,这一学期我本已打算开始这样,却被“非典”剥夺了不少课时……
借给蒙蒙的“信评”,这次就对同学们谈这么多。归根到底,在我的课时内,大家能否写出什么,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在想象思维、情理思维的能力方面,是否真有提高。
这一种提高,将决定你们在今后各行各业的工作中,有无优秀表现……
缺乏想象力的人,今后在各行各业之能力表现都将逊于有丰富想象力的人。
大家一定要信我的话……
致唐琬欣同学
琬欣同学:
虽然你还不是大学中文系的学子,我亦视你为我的一名学生吧!
我决定以信的方式为你的书稿写序。写这篇序时正值我到呼和浩特--乘6:55的飞机,4:00起床,9:00到住地。上午没参加活动,在房间看你的书稿。我写这些,不是要引起你的不安,更不是要获得你的感激,而是希望,你及许多如你一样热爱文学的初高中生,从中体会到一名老写作者对“新蕾”的深切期许。
我竟忽然想到了马克思。不是想到了他的主义,是想到了他在论述共产主义时的一段话:物质极大丰富,社会极大文明,人的公共觉悟极大提高;于是,虽非人人皆尧舜,但每一个人只要具有艺术的才华,只要肯为之付出,那么都将有机会表现一番……
目前之中国当然非共产主义。但生活较为无忧无虑或少忧少虑的人们中,爱好写作者渐多,包括你这样一些少男少女。你们并非完全无忧无虑,每为升学倍感压力。对于你这样家境较好的女孩,大约也就这么一种压力。共产主义不是人人都活得神仙似的奥林匹斯山,可以说你们差不多是生活在共产主义了。中国人口众多,你们这年龄的少男少女也多。你们在中国构成的文学现象(其实言出版现象更为恰当),乃是这个世界当前别样的一种文学现象和出版现象。
老实说,看了你的三分之一书稿我便可以写出一篇序了,但我还是相当认真地看到了最后。也老实说,对于从青年时期一路写下来将自己写老了的我,读你17岁女孩的书稿是很需耐心的。
下面向你汇报我的读后感。我觉得,人与写作这件事,主要由三种前提达成关系--文学能力、感受能力、虚构能力。
此三点,皆属你所言之“天赋”,是主要前提,却非是决定性的。我一般不轻用“天赋”二字,这个词怪吓人的,会令人敬而远之。
我每用的是“潜质”一词,好比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设想时间是由宇宙在某一原点的爆炸产生。无那一“原点”为前提,时间概念无从谈起。“天赋”也罢,潜质也罢,是人与文学创作以及一切艺术创作之关系的原点。“爆炸”意味着潜质的发散。
但我又认为,“天赋”也罢,潜质也罢,其差异并不比狼狗与猎狗的区别更大。那么,我首先纠正了你的一个误区:“无大天赋者,勿为作家。”潜质有几分便好,能否发散至大,更主要的是靠多读多写。读是学习,写是实践。不懈地学习与实践,遂有好收获。
我很负责地说,你具有文学写作的潜质。我17岁时除了作文还什么都没写过,连作文也并非一向得高分。
故你不必妄自菲薄。
以17岁的年龄而言,你的文字描述能力是不错的。歌德16岁时发表《少年维特之烦恼》,之所以轰动一时,一是因为年龄小,二是因为题材受少男少女们追捧。至于文字,绝不能说好极了。
我认为文字是文学的“皮肤”。好皮肤除了是保养的效果,更是身体内在健康的呈现。倘内分泌紊乱,再高级的化妆品再神秘的养颜术也是无济于事的。好文字是写作者内在之精神气质,修养与情操、情怀的反映。而且,不同的体裁、题材,相对应着文字的不一样的好。鲁迅的杂文与散文,文字风格是极不同的。便同样是小说,《阿Q正传》与《狂人日记》、《祝福》、《伤逝》,文字风格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