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两人来到景德镇珠山老街,这里集中了景德镇主要的旧瓷和高仿瓷。江静领着董勇一家瓷器店一家瓷器店的转悠。瓷器店老板热情地招呼两人,极力地向两人推荐所谓正宗的景德镇瓷器,江静都是笑而不语,转悠一圈后就拉着董勇走出去。
就这么转悠了十几家瓷器店后,他们走进了一家两开间的瓷器店。店面不大,里面的陈设也很简单,东西两面墙前立了两条五层高的货架,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瓷器。瓷器店正中是一个硕大黄杨木树根雕琢成的茶桌,茶桌四周摆放了四只同样由黄杨木树根制成的凳子。在茶桌上,分成两排摆放了六只小巧玲珑的薄瓷杯,在茶杯的旁边,是一只深紫色的紫砂壶。
店主人是一位黑瘦的男子,看起来有四十多岁的样子。他正坐在凳子上惬意地享受着茶水,见江静和董勇两人进来,连忙站了起来。
“两位贵客光临小店,想淘些什么东西?”
“呵呵,随便看看,随便看看。”江静淡淡地笑着:“你忙你的,我们就是看看。”
江静一边说着一边在瓷器店里转了起来,她的目光被左侧货架上一只红釉香炉所吸引了。
“这位女士真是好眼力啊!”店主人冲江静竖起了大拇指:“一眼就看中这只香炉了。”
“可以拿出来看看吗?”江静问道。
“当然可以。”店主人从腰间拿下钥匙,将货架上玻璃门打开,小心翼翼地将红釉香炉从里面拿了出来。
董勇从旁边望去,只见香炉造型优美,釉面晶莹透亮,色泽如刚刚凝固的牛血一般,煞是喜人。虽然不懂瓷器,董勇也知道这只香炉不是一般的瓷器。
江静将小香炉接到手中掂了掂分量,感觉比较压手,又到店中间的灯光下看了看香炉的内胎、香炉的器口,只见红釉熔融到边缘,整齐无比。
“有放大镜吗?”江静问道。
“有,有,稍等!”
店主人取过放大镜交到江静手中。
江静透过放大镜望去,只见香炉上呈现出隐隐约约的纹路,看着象牛毛一样,色泽则如牛血一般。她再将香炉倒过来,看香炉的底部,只见底款的青花小楷一丝不苟:大清康熙年制。
江静点了点头,将香炉还给了店主人。
“这香炉是什么年间的瓷器?”江静笑着问道。
店主人一副老实相:“两位一看就是行家,我不敢瞒你。我请专家鉴定过,这只香炉是其实是清三代官窑的烧制品,叫做郎窑红。”
“郎窑红?不会是旧瓷拼烧而成的吧?”董勇从店主人手中接过香炉,对着灯光想找上面的接缝。
江静白了董勇一眼,笑着说道:“勇哥,真正的郎窑红,即使是旧瓷拼烧而成的,这么完成的器形,至少也能卖到一百多万。这位老板手中如果能有这么一件瓷器,还会在这里开这间小瓷器店吗?”
董勇老脸一红,赶紧闭口,乖乖地看继续欣赏香炉。
店主人看把戏被揭穿,只好讪讪一笑:“这位女老板年龄不大,倒是见多识广啊。今天真是遇到行家了。不错,我这只香炉不是什么清三代的郎窑红,而是民国初期景德镇瓷器高手的仿制品。”
“你看看,这香炉的器形拉得多正,釉料上的多均匀,窑变之后色彩多鲜艳?”店老板从董勇手中拿过香炉向江静指点道:“我想真正的郎窑红也不过如此。”
江静淡淡一笑,很想说你错了。她在北京的时候,曾经北京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家见过一只真正郎窑红,眼前这只香炉的红色虽然鲜艳,比起真正的郎窑红还是有差别的。不过,能仿制到这个程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