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对的两只军队拉开阵势准备决战,交战之前一方的队伍中突然冲出一员大将。大喝一声,向敌人邀战。这时对面也冲出一员大将,互相怒斥对方是不义之师后,两人策马大战。一直打得混天暗地,终于一将得胜,然后胜方鼓声雷动,全军向敌方掩去,不久之后胜负立分。
这是银雷前世看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斗场面,他也知道三国时早已摒弃了这种战争方式。不过罗贯中的写作功力十足,笔下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银雷前世读的时候还是爱不释手看得津津有味。三国演义中的战斗场面固然是小说家的社稷之言,不过这种战斗场面在中西方历史中都出现过,而且曾经长期保持。
这种战争方式的出现是有一定历史根源的,像在中国春秋之时,由于诸侯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而且很多诸侯之间都是亲戚,所以他们之间的战争目的是使对方臣服为主,而不是灭其国夺其地收其民。所以当时诸侯之间的战斗并不惨烈而且有一套严格的道义规则。
受当时礼制约束和宗法迷信影响,战前首先要金乡祭祀占卜,然后召集军队举行誓师礼。和现在的战前动员一样,都是自己上承天命,真理在自己这方,对方如何残暴无道,违反天命,正义的一方一定必胜。然后约束部队,严明纪律,当时的诸侯都知道内战下手时要轻点。
两军到达战场后,先要派遣使者到对方军中请战。例如例如晋、齐之战前,齐侯派使者请战,说:「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您带领国君的军队光临敝邑,敝国的士兵人数很少,请在明天早晨相见。)晋军主将阕郄克作答,先讲晋与鲁、卫是兄弟之国,故来援助,最后说:「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您的命令不会不照办的。)双方用这样客气的外交词令,像邀请对方赴宴一样最后决定第二天早晨决战。
在正式开战之前,还要派勇士去对方营地踢场,以鼓舞自己军中士气,挫对方士气。也如晋、齐之战前,齐使请战后,齐国的勇士高国乘战车冲入晋军,用大石投掷晋军,并擒获晋军,夺其战车,将车系在齐国营垒前的桑根上,并大呼「欲勇者贾余余勇!」(要勇气的人可以来买我剩下的勇气!)看来古人在战场上也不缺乏幽默,不知道勇气怎么卖,多少钱一斤。
正式开战前,两军先要摆好阵式,所谓「不鼓不成列」,然后才堂堂正正地展开战斗。战胜以后,又要祭祀,迫败者盟誓,回国献俘,在春秋初还有时将战利品和俘虏献给周王。
不过这种规则却被中原视为蛮夷的吴国打破,他们完全不讲这一套,作战手段在当时显得极其阴狠。在东西方被称为“武圣”的孙武,出生在齐国,却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如果说仅仅因为吴国强大实在有些不通,当时一些诸侯国实力只在吴国之上,不在其下。还是因为吴国务实的军事作风和他所提倡的“兵者,诡道也”相符合,在吴地才有施展拳脚的条件。当时其它诸侯国虽然已经开始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趋势,像宋襄公与其说愚蠢,不如说这个老实人不适应这种规则的改变。但是这只是一种趋势,不会宣之与口,更不会以此为作战的原则,大张旗鼓的全面实行。孙武之后,中国的军事思想才发生全面改变,战争不再像一场演习。
但是当银雷听到消息时觉得十分诧异,在看到前几天不同种族之间的残酷厮杀后,又开始这种充满浪漫主义的战斗,银雷觉得自己还是不懂这个世界。他在问布莱克后,他了解到这个世界的战斗英雄主义色彩很浓厚,有一套严格的作战规范,虽然是道义上的,但大多遵守。事情已经决定了,这也不是银雷可以干涉的,倒是布莱克对这件事兴致极高。他向科萨尔将军提出几次申请参加这次战斗,可是布莱克的实力虽然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经验和资历都不够。而且作为尤米里缇骑士团的新进人员,没有参加过骑士团正式的战斗,和其他人的配合上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他的申请都被打回来了。历史上和兽人之王正面交锋的人类勇士不多,如果能够胜利,这次战斗一定会被载入史册。错过了这次机会,布莱克觉得十分可惜。
第二天中午,兽人的大部队果然如约定远远的观战,在北面城门前空出大片的空地,即使想违约作弊也要一定时间后才能杀过来。这时的天气并没有丝毫好转酷寒依旧,城头的银雷久居大荒原这苦寒之地早习惯了寒冷,可是还是时不时在凄厉的寒风中打几个哆嗦。而一千狮族兽人排列成整齐的队伍站立在空地中间,他们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