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金属冶炼相对落后,还没有合金材料。铁质炮弹,只适合在自润性更好的铜质炮管中发射。
如果把铁炮弹放在铁炮膛中发射,对炮膛损伤较大,不利于长期维护和保养。
而铅弹质地较软,冲击、破甲和破障的威力有限,欧洲人才想出“披铅铁弹”,这个折中方案。为防止铅、铁分离,制作时,铁芯表面要尽可能做的毛糙不平,方便铅的附着。
铜在中国是稀缺资源,也是古代货币的重要原材料。现阶段除了定位类似现代射手步枪,即小衙内的半线膛枪,可以使用披铜铅弹,其他鸟铳是用不起铜的。即使在现代,也不是所有国家的军队,都能装备铜壳子弹。
此时的九头鸟大鸟铳,严格按照《神器谱》的规定,里面装填一个大独子弹丸,再加上九粒圆形霰弹,形成一个较大的弹幕,且威力巨大,可以把最强壮的战马击倒。
又因为是水平射击,加之距离近,冷兵器时代又是密集队形,九头鸟大号铅皮铁芯的弹丸,有可能穿透2~4人或者马匹,用一路火花带闪电+血肉横飞,再贴切不过了。
四散飞驰的霰弹子,有的钻进战马肚子、有的打断或者打碎细长的马腿骨头、有的飞溅到鞑子脸部、有的崩进敌人肉嘟嘟的肥屁股。
对比燧发枪,火绳枪缺点很多,但没有风雨的干扰,它的点火率几乎百分百。这一点要比燧发枪约八成的点火率,要靠谱很多。
因为战场上最害怕的就是哑火,进而失去宝贵战机,尤其是面对来去如风的骑兵。更何况现在还是装填繁琐,且单发射击的鸟铳时代。
五杆九头鸟大鸟铳,各轮射三次,总计十五枪,射击全过程不超过五分钟。
约一百五十枚的密集弹丸,呈扇形分布,几乎将敌人的严密军阵,打出一个“U”字型缺口。
此时的鞑子后卫部队,上有“烂骨火油神炮”、标枪和大号鹅卵石的狂轰乱炸,本来已经慌乱不堪、自顾不暇。
现在又被九头鸟大鸟铳,隔着一群绵羊山羊,打出了“一箭三雕”,甚至“一箭多雕”的杀伤效果。原本严阵以待的阵型,彻底混乱了。
黄土茆上的钢弩兵和标枪手,也帮助瞄准射杀,有可能威胁到杜老根他们的鞑子或者战马。
等三十人的鸟铳兵撤走后,钢弩兵又持续射击鞑子的战马。因为昨天中午的战斗,小衙内他们,都发现这股鞑子甲胄精良,钢弩不容易给他们造成重大杀伤,还是射杀缺少防护的战马比较好。
因为粗重的弩箭,比人力拉弓发射的细杆弓箭箭矢,杀伤力和破坏力大多了。
发展到明末时期,如同宋金辽时代的,“人马具甲”的全重装骑兵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战兵尽量穿着重甲,战马则披轻甲,或者干脆不披甲,最大化的突出战马的速度优势。
现在的钢弩兵,只瞄准射击防护力相对薄弱的鞑子战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