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初升,浩瀚的东海上波涛翻滚,海浪如雪。和煦的阳光照射在凹凸的海面上,闪耀着淡绿或蓝紫色的光芒,有些还带有彩虹般的光晕。这是1925年初春的一天,一支由多艘巨舰组成的航母战斗群,以环形编队劈波斩浪地行进着。突前的是2艘旅海级重巡洋舰(12000吨),其后是2艘卧龙级驱逐舰(8000吨)和4艘追风级护卫舰(1800吨),共同组成圆形阵列,众星捧月地把“广州号”航空母舰和“神农号”远洋补给舰围在核心。舰队外围还有2艘018汉级潜艇在水下护航。十余艘银灰色军舰高速航行在蔚蓝的海面上,舰尾拖着雪白的浪花,场面蔚为壮观。
“广州号”航空母舰如同一座飘浮的城市,从海面到甲板足有几层楼高,而甲板只是航母的“平地”,指挥所在的铁塔又有几十米高。甲板上纵横交错,被颜色粗细不等的线条划分出严格的区域,密密麻麻地停放着上百架飞机。无数身穿各色制服的军人在其间忙碌穿行,不断打出繁复的规定手势和旗语,紧张而有序。“广州号”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出自上海江南造船厂,于1922年2月下水,1924年5月编队服役。标准排水量32500吨,满载排水量40880吨。舰长285米,飞行甲板长292米;舰宽32米,飞行甲板宽29米;平均吃水7.2米。采用的推进装置是:4部齿轮传动式涡轮机,8个锅炉,4轴,18万轴马力,最高航速34节。燃料载量7300吨,续航力16000海里/15节。其甲板中部设有升降机,另在甲板左侧有一部可垂直拆迭的升降机,使母舰可以顺利通过较狭窄的航道,如巴拿马运河。拦阻系统在舰尾设有9条拦阻索,舰首有6条,能阻拦降落重量达6吨的舰载机。
广州级航母从设计初就十分重视自身防护能力,舰体被分隔出密集的水密舱室,这种结构可以使该舰在战斗中最大限度避免被击沉的危险。舰上装有12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用以对付远距离目标;8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共32门;并装有46门单管20毫米高炮。弹药载量:平均每门40毫米炮备弹800发,每门20毫米炮备弹4000发,弹药总重47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舰上装备有防空雷达系统和神眼37型指挥仪,可方便快捷地调度防空火力。
舰载机航空大队包括:1个海鹰战斗机中队(36架)、1个海凤战斗轰炸机中队(36架)、1个海凤俯冲轰炸机中队(15架)、1个鱼雷机中队(15架)、2架海豚式反潜直升机,总计104架飞机。另有9架备用(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各3架)。编制人数2548人,其中军官282人,士兵2266人。
广州级航母目前已有两艘入役,“广州号”的姊妹舰“合肥号”由广州造船厂承建,也于1924年内编入中国海军战斗序列。目前“广州号”和“合肥号”航母战斗群分别隶属于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
广州级航母的建造充分反映了中国军工产业在世界上的绝对领先地位。石铮等中央领导十分重视发展航母工业,从设计到施工无一不从标准化规范出发,以期为成批量生产打下扎实基础,从而使造船厂能够采用流水线作业。此外,在诸如钢型和钢板、舰上设备、机械以及武器各方面也都实行了高度标准化。高射武器的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制造127毫米炮、40毫米炮和20毫米炮上。因此,该级航母日后的建造周期可以极大缩短,预计每艘航母只需15一17个月便可建成服役。
四平八稳的母舰指挥舱内,舰队司令田伍亮舒适地靠在皮转椅上,望着挂在墙上的巨型海图,心中默默盘算着。这位半路出家的海军中将其实是空军出身,曾经在欧战爆发初期远赴德国帮助其训练飞行员,一手组建了德国空军第一师。回国后晋升为空军准将,直接指挥了在朝鲜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三艘改装“航母”上的飞行联队,声名扶摇直上。战后不久,他就被海军司令江鹄点将,软磨硬泡地硬把他从空军司令高唯手中挖了过来,受命筹建中国海军真正的航母战斗群。
由于拥有在朝鲜战争中指挥舰载机的经验,亲自感受过海空一体战的巨大威力,使田伍亮深信,未来的世界海战必将是航母编队的天下,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这项新任命。不过,在朝战中使用的“航母”充其量只能算是“准航母”,属于应急而为。而且,当时中国海军已经取得了绝对制海权,所谓航母作战不过是由空军在漂浮的机场上起飞作战而已,严格地说根本谈不上战术,其实经验有限。
一切都得从头来起,田伍亮先是进入汉口军校航母指挥特训班学习,同期学员共20名,都是从海空军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军官。于是,田伍亮就成了这20名海空军官的班长。
由于面对的是全新概念的合成化部队,包括他这个班长在内,谁都没有实践经验,只能在相互探讨**同摸索。好在军校的教官发下来一本简明扼要的作训模式和指挥系统概论,总算不是盲人摸象。
从特训班毕业后,他和其他19名学员整日里都扑在那艘“逐日号航母”上。这艘改装军舰是他们专用的训练舰,一边训练舰载机飞行员的起降技术,一边摸索航母战术。这几年来,他除了吃饭睡觉,脑海中无时无刻不在思索海、空、潜立体作战战术,和部下们一起总结出数十万字的战术研讨报告,最终完成了初步的训练大纲,同时培训出一大批预备进入航母的海空官兵。可以说,就在“广州号”尚未下水之时,中国海军已拥有了基本符合要求的舰员。对于这项成就,田伍亮功不可没。他也因此成为中国海军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佩中将军衔的航母编队指挥官。
田伍亮的眼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海图上一个狭长的岛国,他有很强烈的预感,年轻的航母编队很快就会迎来真正的实战考验,而试剑石正是海图上这个总面积仅37万平方公里的左邻。
自今年年初开始,战备气氛就相当浓烈。舰队在二月上旬接到上级通知,中止所有官兵的探亲假和休假,除特殊情况外一律召回。一个多月前,海军司令江鹄亲自登上他的广州舰视察,现场观看混合舰队实弹演练,临行前当着全体军官的面明确指示:“航母舰队是国防主力,应时刻保持旺盛斗志,随时作打大仗、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和战斗准备。我希望下次再来看大家的时候,有机会亲手为今天在场的各位换一换肩章。”这话等若是亲自在做战前动员了,当时军官们听后都激动万分。自古以来,军人以战功换肩章,这还有什么难懂的?
事实正是如此,经过多年苦心准备,中国已经完全做好了进军太平洋的准备。这不仅表现在军备方面,而是在各领域都具备了和世界列强决胜大洋的综合国力。
首先是国民经济。依托雄厚的科技实力,中国经济持续155个月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年均增长幅度21%,192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16亿中元,折黄金计算,相当于整个欧洲大陆的总和。确立起中国经济的全球优势地位。
在此期间,以陆少阳为首的共和党中央十分重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社会再生产进行宏观调控。包括不断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单和对垄断组织直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政府对许多新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