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四日,六兄弟按约定又聚到了一起。
这次却与往日不同,彼此见了面连最起码的寒暄也没有,只顾低着头各自想着心事。
原因是,大家都觉得聚会的话题越来越难把握,似乎在毫无保留地讲过自己之后,无论怎样的话题都难免有重复之嫌。
譬如,“别随便去信人”不过是个与人交往的态度问题,必须要拿到与人交往的事实中去讨论才更有说服力,而大家都已明明白白地讲过了自己,虽不曾以之为题,却足以判别出这个态度,再去展开岂不重复?
还是自由从业者最先开了口,他总给人说话不着调的感觉,他的突发奇想却又常常能够打破僵局。
听他开了口,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全聚向了他。
一向以嬉皮士自居的他,这时竟似乎有了点儿羞涩,只听他夸张地清了清嗓子才一本正经地说道,其实,里面还是有些不同的,是的,与人交往必先有个态度,这是最普通不过的事儿了。可正因为普通,如果能有一番精彩的研究供大家参考借鉴无疑才更有意义。
当然也不能否认,大家的讲述中都曾有过表露,却终究不如专题探讨更深刻,而且,而且事物总是发展的嘛,我们的问题便出在总喜欢用恒定不变的方式去看待事物。
假定恒定,固然是研究问题的必要方法,但我们切不可忽视了发展的过程,恒定终究是相对的,只有变化与发展才最具生命力。
说着,他环顾了一下大家,颇有点儿煽情的意味问道,不知兄弟们是否深有同感?
自由从业者的话尽管故作高深免不了有卖弄之嫌,用意却是明显又极富启迪性,虽仍旧没人说话,却显已若有所思。
可人有时候偏就这样怪,非要求“一加一就等于二否则便错了”的肯定句。
其实,有些话说白了反而不中听。人是有灵性的动物,必需要感悟。
这里面有个说与听的关系问题,说得艺术悟得巧妙才是至高境界。不过,少有这样的境界。于是,就有了灵窍与拙劣之分。
不少的话不投机往往因此而起,大概就象磁铁的两极,只有异极才能相吸。
物以类聚或许说的是事物之间的共性,但人以群分必少不了这个关系,即心领神会。
人与人之间能够心领神会实属不易,却最有滋味儿。
或许担心冷了场,政治家插话道,啊,这个话题,不错,有意思。
他绝少表态,话能说到这个份儿上已算是不错了,而此时的他更象是仍沉浸在给下属做报告中。
兄弟们已经习惯了他这种讲话方式,他的话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就等于没说,总还要照顾到情绪问题。
或许他自己也习惯了这种讲话方式,习惯了的就会自然地流露,只有这种自然的流露才是最难得的享受。
不过,人是需要诱导的,只要打开了话匣,他的讲述让人看不出有藏私的嫌疑。
这时候,经营家说话了,他说道,确如老赵所说,我们的思路不妨更广一些,只是这个话题未免有些消沉,且太过格式化。
不过,也无所谓,这就象人的名字,一个符号而已。细想想,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名称,还是这个话题更贴近实际些。
从商场的角度看,有时候还真的别随便去信人。别随便去信人,话却还是要听,只是要变化着角度听,或逆向或横向,必须要有个辨别。咳,真是太累了。
教授接话道,提及这个话题,让我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诸多的人心不古的感叹。这实际上是个极为严肃的问题,如果一个社会到了谁也不信谁相互猜测的地方,岂不乱了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