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娃娃来。
孟瑞山回来之后,大哥大嫂不让他进门,他带着孩子没处住,李大爷收留他爷俩住了几天。
后来,孟瑞山去找了村里的里长,让里长做主给他和哥哥分家。他说了,只要田地,不要房子,因为他要和孩子吃饭;而且他爹娘过世时说过,房子还有田地和哥哥平分,但是念在哥嫂照顾过他几年的情分上,他就不要房子了。这事儿里长知道,孟家老父走时,把他叫过去托付过这事。
孟家大嫂知道孟瑞山想分家产,气得跳脚,连着骂了好几天。可是孟瑞山确实有份得到一半财产,在里长的说和下,孟瑞山最后得到几亩不是很好的田地,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孟瑞山没地方住,就跑到山上砍了些树木,自己扛回来,在李大爷和他儿子的帮助下,盖了一个木屋暂时住着。后来又请人在李大爷家不远处盖了一座小院子,自己带孩子住。
因为分家的事,孟瑞山和他大嫂的愁也结下了,这要不是孟瑞山长得高,长得壮,一瞪眼有点吓人,估计孟家大嫂能把孟瑞山的日子搅翻天,就算这样,孟家大嫂也经常找茬。
其实,孟瑞山去从军的原因是这样的:
那时,孟瑞山的大嫂整天指使他干活,还不让他吃饱(好像他俩的遭遇一样)。都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他本身长得就高大,饭量也大,他大嫂每次叫他吃俩窝头就不给饭吃了。好心的李大爷经常偷着塞给他点东西吃。后来趁冬天没事的时候,他跟李大爷学打猎,他也滑头,有点心眼,知道自己在外面烤着吃完了再回来,这才没饿死。
不知道谁在孟家大嫂跟前嚼舌头,说看到孟瑞山在山里偷着吃肉,气得彪悍大嫂骂了他三天,什么“家贼难防”“吃里扒外”等等莫名其妙地骂名,那声音大的隔一条街都听见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都心里明白,可是没人给孟瑞山说句公道话。
孟家地里有了收成,卖了粮食得了钱,都叫孟家大嫂拿起来了,孟瑞山一个子都捞不着,倒是活没少干。他都十六七了,长得人高马大的,比他哥都能干,已经到了成亲的年龄。可他嫂子愣是当没这回事,只是留他在家干活,管他口饭吃。当然,自打孟瑞山能当个整劳力干活,他大嫂基本都叫他吃个饱饭,要是吃不饱,哪有力气干活呢?
有媒婆给孟家大嫂说亲,她都把人骂出去,说人家是吃饱了撑的闲得没事干。孟家大嫂认为,她要是帮孟瑞山成亲,不得花钱么,这是其一;其二,这些年她对孟瑞山啥样,她自己心里门清,她觉得要是孟瑞山娶了媳妇,肯定没现在这么听话,不会帮她干活了。俗话说得好:娶了媳妇忘了娘,何况是她这个对他不好的嫂子。所以她死死把这钱,说啥也不给孟瑞山成亲。
孟瑞山知道,自己手里没钱,他提分家也没什么依仗,说不定嫂子会骂他“狼心狗肺”“忘恩负义”要是闹开了,他肯定得不到什么好处;可要这么稀里糊涂地跟大哥一家过下去,指定不行,他的日子连长工都不如,也就能混口饭吃,再这么下去,也没什么前途,说不定连媳妇都娶不上。
恰好,此时朝廷征兵,他听说镇上贴了征兵布告,就偷偷去报了名。等孟瑞山走的时候,他哥嫂才才知道,气得他嫂子大骂“养不熟的白眼狼”“最好一辈子别回来”她生气的是,从此家里少了个大劳力;他大哥则觉得他弟弟什么都不拿走了很好,因为这样他们兄弟俩就不用闹分家,他可以自己占有这那些田地和房屋。
孟瑞山分去边防驻守边疆。当时朝廷有个很人性化的制度,长期驻守边疆地的官兵,可以带家人同去,还可以分到田地和房屋。当然,这些东西是朝廷根据驻守年限和官衔大小分配的。
孟瑞山去当兵时刻没想那么多,他一个乡村少年,没多大抱负理想,就想着出来能混出点什么来,就是叫他自己说,他也说不清。
孟瑞山身强体壮,还有点小机灵,一点就透,所以很快就得到上头的赏识,当众夸奖了他。孟瑞山觉得很有成就感,训练,劳动等越发卖力,后来因为骑射训练的好,还做了骑兵。
渐渐地,孟瑞山混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这时他已经二十有三了,在那些同僚的眼中,他已经到了必须成亲的年龄。像他这个年龄的同僚,有的孩子都六七岁了。
某天,孟瑞山一个很好的同僚一提这事,其他人开始起哄:“这事交给你嫂子了,保准给你找个满意的。”
“是啊,咱们这帮人,就你没成亲了,这么多嫂子,肯定能给你找个好的。”
孟瑞山在众人的起哄调侃中同意了找媳妇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