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教育部及其各地方的政府部门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并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市场,于是出现了火热的“择校热”现象和日益攀升的“择校费”促使优质的教育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势下,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择校费有增无减,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唯有钱有权子弟独享的现象,并打破了唯才是举、公平竞争原则与价值取向,导致教育不公现象的加剧,进而影响到社会的不公,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
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所有百姓的愿望,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反映到上层建筑的迫切要求。一些教育部门官员声称发展优质教育是满足部分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显然是片面的观点,其出发点也是错误的。在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市场后,他们所称的满足部分群众而非全体百姓,实指部分先富起来的或是政治有权力的人,所以为这样一部分人服务的优质教育只能建立在金钱与权力的基础之上,它必然在主客与客观上剥夺贫民或平民子弟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力,加剧了由于经济和社会地位反映到上层建筑领域的不平等,这是一种人为加剧社会不公的意识与行为方式。
199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通过了美国第一个全州范围的择校补助金券法,旨在帮助就读于质差公立学校铁学生,为弱势群体提供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权力,以期达到教育的平等。而目前我国恰恰相反,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大力发展的优质教育而出现的“择校热”与“择校费”不是帮助弱势群体享受公平的教育,而是加剧了强势群众与弱势群体的差距,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不公。
优质教育资源是相对的,也是有限的,如同人一样总是有高矮胖瘦一样。所以说,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不是有钱有权人独享的蛋糕,不应成为少数人或某人部门攫取社会财富的资本,也不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自筹资金而动摇社会公平基石的幌子。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不规范,服务方向、动作方式、操作理念及程序不明确的情况下,把优质教育资源市场化并缺失行政与财务监管,是造成教育不公的凶手,也成为腐败在教育系统里得以滋生与蔓延的土壤。
如何发展优质教育,如何运作优质教育服务广大群众,是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新课题,也是拷问政府官员执政为民的一张试卷,因为发展优质教育让群众享受优质服务不是公平教育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