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金陵。
改革后的南京,政治意义上和永乐年的北京地位差不多。
行在,一般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这里的行在更倾向于后者,属临时设立。
这个“临时”,朱由校打算至少十年之内不会再有变动。
先临时给南京改成行在十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或许那个时候的局势又和现在不同,将行在升格为陪都也说不准。
南京的这个行在,既是朱由校的备用手段,也是在反对风浪之中稍稍做出的让步。
当然,这个让步也就仅此而已。
以后南直隶这种称呼官面上也没了,你们这些人一时转变不过来,还可以继续叫南直隶。
但是南直隶会被打散,分出中间的一些州府,成立一个金陵省,这个改革进步不会变。
金陵省和其它省份一样,三司及地方驻军,都要重新划分和任命,至于旧皇宫里的内十二监及各局,这次会完全保留,就叫“金陵行在内廷”。
朱由校取消了南京小朝廷,但是保留了一个南京小皇宫。
这个问题也有考虑过,其实这些太监、宫女,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多少俸银,比庞大、复杂的南京文官们可好养多了。
裁革了他们,南京皇宫谁来维护?
留着他们,不仅可以继续维护南京皇宫,也可以为朱由校以皇家的名义,就近在南京办一些事。
说白了,这个南京小内廷就相当于紫禁城的分店,整个也没多大的体系,谁上谁下,清楚明白,也完全由当朝的皇帝做主。
短期用处比原本的南京六部要大得多,最主要是好养。
王永光作为曾经南京的兵部尚书,权利最大的人,也对南京官僚体系的腐败、堕落极为了解。
本来王永光是不服的,之前还是个南京一把手,转眼间变成小平民了,这搁谁谁受得了?
但大试之后,他说不出话来了。
王永光以大试第一名的成绩被留下,选录为金陵省的第一任金陵巡抚,这是封疆大吏了,说不松口气,那是不可能的。
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选录的官员只有五百人,被裁革的官员占比更多,全都等着王永光这位曾经的兵部尚书领着他们闹事。
自己之前还在上疏说反对改革,做了金陵巡抚,转眼就不管他们,拍拍屁股走人了。
这事儿传出去,实在是好说不好听。
无锡书院这种地方,做了金陵巡抚的王永光,一向是避之唯恐不及。
可这帮人实在闹得太大,堵着门口不让出不说,还整日的在民间散播谣言,败坏他原本清流正值的名声。
这次王永光实在是顶不住了,就打算接受邀请,过来把话都说清楚。
人刚到,听他们这一顿牢骚,心中委实也就有些同情当今的皇帝了,这群人到底还是应该裁…
至于他自己?
说实话,王永光心里还是比较自豪的。
心想这皇帝也不算昏聩,实在是用人有方,看来那次大试的含金量很高啊,前五百取录的肯定都是有真才实干的,就和自己一样。
南京大试第一名,这搁在殿试那可就是状元了!
凭本事留下的,你们自己本事不行被朝廷裁了,这和本抚有什么关系?
想到这里,他面上笑了笑,站出来说道:
“诸位,且听本抚一言…”
众人现在对这位原本的南京兵部尚书还是很尊敬的,毕竟王永光的本事,大家都有目共睹。
王永光说道:
“依本抚看,诸位还是去西南讲学吧!”
“朝廷有政策,到西南讲学优先补录为官,诸位虽然已不再是朝廷命官,自请到西南讲学,陛下仁德,还是会准许的。”
“两年之后,又是本抚的好同僚嘛!”
众人听完,寂静了半晌。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