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给她。
白静把资料都带回来给高明让他筛选,高明仔细分析后就最终圈定了位于上海嘉定区的一家叫做立升制药厂的小厂,这家厂主要生产的是一些治疗感冒、发烧、脾胃不适的中药,白静说他们的药疗效不错,但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周转困难,已经被三角债压得喘不过气来。高明觉得这些药都是大众药,需求会很大,又不容易出严重的致死的事故,容易上手,对方的报价也很谦虚,只要150万人民币,包括80万的债务,价钱低得连高明自己都在心里暗骂他们‘败家子’,他不知道这150万块钱在药厂的眼里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他们四百多个人的每月工资总额才是两万多,这还是牟足了劲喊出来的呢。
不过高明还是让白静再去讨价还价,理由是还要投许多钱在设备上,那些老旧的设备并不值很多钱,效率也很低,跟手工作业差不了多少。这个药厂的生产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所以生产效率极为低下,高明看中的是他们的研发能力,至于生产,他打算进口几台机器,可以进行大批量的快速生产和包装,把生产效率至少提高十倍,而生产线上的人员可以减至四、五十人。高明机决定后就打电话给黄志祥和林晓露跟他们通报这里的进展,并把药厂的资料拷贝给他们,要求他们做出一套关于未来药厂的改造方案并全权负责实施,包括新厂的人员和设备的配备。很快黄志祥和林晓露飞回国和白静一起对药厂做了考察,然后立刻和高明研究药厂的设计规模。
高明知道上海的地皮以后会飞涨,所以想提前把一大块地皮圈出买好,反正现在花的这点钱以后恐怕连这块地的零头都买不上,就告诉他们药厂一定要留出二期和三期的地方。至于第一期的设计规模,高明就让黄志祥和林晓露去做市场调查,让熟悉市场的白静帮助他们,然后再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出药厂的设计生产能力,再到美国找设备供应商帮助设计厂房和安装调试设备。黄志祥和林晓露从现在开始成为新厂筹备处的正副主任,未来则会成为药厂的总经理和研发中心总监,他们可以马上招兵买马协助他们工作,也可以找咨询公司帮助他们做市场调查,白静则将作为副总经理协助他们工作,高明只管进度和结果以及支援其他行动细节一概不管。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黄志祥他们找了个市场调查公司,把全国的城市做了一个划分,分别对一线、二线、三线以及农村的大县城的市场做了抽样的调查,拿到调查数据后就不分昼夜地开始作出分析和计算,仅用了四天的时间就作出了药厂的第一期的详细规划,他们立刻把结果拿到高明的办公室讨论。高明看见三个人熬红的眼睛心里感动,黄志祥和林晓露已经习惯了美国的快节奏,这样做都习惯了,但白静竟然也跟得上他们,而且看得出他们对白静很是满意,这和刚开始时对她的掩饰的很好的轻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高明先是对他们的工作效率表示满意,庆幸自己没有选错人,接着表示今后将对他们完全地信任,会给他们全力的支持。三个人立刻就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连疲劳都减轻了好多,精神抖擞地开始跟高明研究起来。这一讨论就是一天,秘书送进去了无数壶咖啡,以至于办公室的咖啡告罄,不得不让司机立刻去买。到了晚上十点多,几个人才发现已经很晚了,这才散了回去休息。第二天又早早地过来开了一天的会,才把药厂的规划最后敲定。
又经过两轮的谈判,白静实实在在地把价格砍到了130万,高明见到这个价格很是满意,他也不想工厂工人的遣散费太低,让人家生活受到太大影响。五月份的时候,高明就以H&G投资公司董事兼首席运营官的身份来到上海和药厂的上级主管单位签订了转让协议。协议规定,厂方负责所有人员的遣散工作,遣散后的人员可以通过考核和面试来和社会人员一道应聘新厂公开挂出的所有职位,并且在同等的条件下对老员工予以优先录用,工资待遇按外商投资企业的标准制定,所有的员工包括总经理都是合同制的,今后的药厂不会再有大锅饭,而变成了唯才是用,按业绩付酬。签约后,双方约定,高明会在附近另找一块地方建起一个新厂,在新厂建好之前老厂的一切工作暂时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