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红色之旅的途中,在闲谈中老夏对“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解释,触发了我的共鸣。我以前也这样思考过,可是一直没有写出来,从湖南回来,我一直有一种冲动,一定不能再错过、再遗忘了。因此,今天又是一个双休日,我上午的任务就是写写这个题目。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被用来激励后生学习,劝诫人们不要被眼前的一些利益所诱惑。其实这句话是出自于,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宋真宗名恒,曾名德昌、元休、元侃,生于开宝元年(968年)十二月二日,太宗第三子。淳化五年(995年)被立为太子。至道二年(997年)太宗去世,真宗登位。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二十日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六年,葬于永定陵。励学篇的全文如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长期以来,人们的解释都是沿用原文的意思。诗文的字面意思也十分浅白,不难理解。人生在世,追求的无非是保温饱的粮食、成富贵的金钱、续姻缘的红粉佳人、显身份的车马随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重教的风气之下,这些自然可以通过读书获得功名之后来实现。人们单单提出其中的两句具有代表性的物质——黄金和精神——红颜,来表明读书的重要和功效。只要是将书读好了,或者是读好书,无论是金钱还是美女都会有的,都可以获得的到。因此,多少后生都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五经勤向窗前读”因此也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一大景观“千军万马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
同时,我们也明显地可以看出,其中的封建意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啦,再用这种价值观来激励学生读书显然有些不妥。男子通过读书,可以获得功名、可以获得红颜的垂爱,而女子读书是否可以获得才子的宠爱呢?往往确是相反的,古时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而现在学历越高的女子越难以寻到自己的伴侣,甚至是耽误了青春时光,缩窄了选择的范围。书中自有颜如玉,显然无法激励女子读书。
读书就是为了仕途,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些在现代社会也是相通的——读书学习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就可以对前面的两句名言做出新的解释。书中自有黄金屋,不难理解,也没有什么歧义,就是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踏入社会时谋取到一个有利的位置,从而获得高一些的报酬。而书中自有颜如玉就不好解释了,这个带有严重的封建意识的诗句,似乎应该受到批判或者是抛到历史的垃圾堆中。其实则不然,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命题并没有错误,的确在书中可以寻找到颜如玉。
读书的功能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陶冶情操,提升能力。人只有在静静地、沉下心来点读书,才能够明辨是非、修炼身心。正可谓读书可以使人气度不凡。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说一个女孩的气质好,一看就是一位“大家闺秀”所谓的大家闺秀并不是指大家就一定出美女,而是大户人家的经济条件可以提供子女读书的条件,子女不仅是见多识广,而且在个人气质和思想认识上要比不读书或少读书的人要好。女子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素质,心平气和、知书达理,甚至是颜面如玉。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气质的修养,进而安排好自己的婚姻生活和感情也是顺应道理的。而男子同样是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来提升自己,增强个人的能力和魅力,使自己的容颜气质发生改变。如此的男子何愁不能抱得美人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读书就是这种熏陶和默化的手段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