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中,家从来都不是一个间房子,而是具体的人。
——题记
入冬已有几天了,可这城里仍没有冬的味道。清晨拉着儿子的小手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空气温和潮润,没有一丝风。梧桐树上黄绿相间的叶子,犹如水彩画中刻意的点染,两种色彩揉合在一起,自然而又有种明快的斑斓。地面上的落叶还没来及清扫,踩上去有沙沙的声响,这种感觉就如那快乐的小虫子爬得人心痒痒的。望着从手中挣脱去拣树叶的儿子,觉得此刻的情境真好,有家的感觉真好。
在心中,老公与儿子便是我的家,他们走在哪里,我的家便在哪里。房子再大,也只不过是个处所,是供我们休息的地方,只是家的载体。其实很多时候未必在家里总是快乐与休闲,相反,与他们在一起,我总会忙个不停,为他们打点吃穿用度,帮他们管理时间与作息,甚至会感觉很累,总会渴望一个人的时光。可真正哪天老公晚上有应酬,儿子睡下之后,一个人从几个屋子里走一遍,总会感觉空荡荡的,好象缺了点什么。看看儿子酣睡的小脸,才会将那份空落驱散,于是想家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少了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称其为家。为了这个家能够安稳幸福祥和,我已习惯了琐碎,习惯了付出,就如他们给予我的一样。一直认为是他们给了我爱,给了我温馨,因此常常心态平和,分外珍惜这份有家的生活。
抛开小家,想到大家。父母生了我们五个孩子,现在可称为一个大的家族了。每到双休或节假日,大家总会聚在一起,这样父母姐妹外甥外女便成了我心目中的家。和姐姐在一起逛街,看着小孩子们玩耍,还有妈妈总要看着我们进电梯的场景,每每回想起来,心中都会升起一阵浓浓的亲情与感动。
那天,大家在一块儿包饺子,妈妈说“现在呀,吃顿饺子平常事儿,你说,那些年,哪有饺子吃哟!别说饺子,就是白面还不是藏着掖着的,过节才可以吃一顿”妈妈的话将我带回了童年,那个时候我们家有三间的土屋,冬天用玉米的秸杆将土坑烧热借以取暖,而印象中最热的不是那铺土炕,而是妈妈粗糙的大手。每每在外面疯跑了回来,小手小脸冻得通红,妈妈总会用那双温暖的大手将我的小手攥在手里,不一会儿我如石头般冰凉的小手便会温暖了起来,于是我又急不可待地抽出来再跑出去那时候妈妈就是我的家,有她在便有温暖与安全,从没有想过生活的拮据与窘迫。每次回到家里,若是没见着妈妈,定要问她去了哪里心里才会安稳。
还记得读高中时,已在市里落脚的姐姐与妈妈商量说要将全家迁至姐姐所在的城里,本该是件好事儿,可我心里却难受极了。因为我不可能转学,若是妈妈他们都随了姐姐去,岂不将我一个人扔在了那里!妈妈去了,我便没有家了!孤单与无助顿时充溢了整个身心,那夜里我在梦中高喊“妈妈,你不能去啊!”声音大得惊人,至使后来妈妈果然没有那时便来城里,一直陪我读完高中。妈妈是我未成小家前最宽厚最温暖的家,是我至今仍常常回去看看的家,是我心灵深处最可依赖也是最需要我关爱的家。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精神要求也逐渐高了起来。现代人已经开始运用书籍影视网络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我也常常将自己的现实生活延续到网络上,并逐渐找到了精神家园——红袖。初涉网络文学论坛,那份惊喜是让我至今都不好意思提起的,那时随意涂鸦的贴子发上来便有人点击浏览,还会有人回复,真是让我兴奋异常。后来渐渐以红袖为家,便觉每个热情的关注过我的网友都是精神家园的一分子,我给他们时间,他们便会带给我快乐。闲暇时欣赏他们的美文,并在qq群里与大家偶尔闲聊,或是写写心情贴上来,常让自己不再无故地郁闷与落寞,心情也阳光很多。
如果有一天,我可以站在高山之颠,我便会象电视中沉浸在爱中而最显浪漫的人那样,手里拿着一束洁白的百合,在雾气濛濛中大声地喊出我爱的宣言,只是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有家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