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攻城的袁军来说,他们已经多次领略过这位“古之恶来”的可怕杀伤力了。典韦镇守的南面城墙,正对着袁军的主力大营。按理来说,这段城墙承受的攻击力最强,应该是最危险的。
然而,每一次袁军攻上城头,都会被手持双铁戟的典韦大发神威,如同切瓜砍菜般的斩杀数十名勇士,然后被狼狈的赶下城头。这样几次血淋淋的教训下来,负责突击的袁军们,都有些害怕在南面登城成功了。
伴随着典韦的登场,接下来袁绍军所要面对的,便是一阵腥风血雨。当他身披双层铁甲,手持双铁戟,伴着部下士卒“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的颂歌踏阵而来,袁军的进攻势头,立刻明显的为之一顿!
典韦不善言辞。他也无需多言,行动便是最好的证明。
典韦的招式,简单,明了,偏偏在绝对的力量优势下,速度之快,也让人避无可避。每一戟下去,便会有一名袁军士卒惨叫着跌倒在地。
袁军试图对这名大敌进行反击。由于典韦一心狂攻,想要击中典韦,倒也不算太困难。然而,那些刀劈、枪刺的伤害,落在典韦的厚实双重铠甲上,也就是留下一个印记罢了。
但典韦这种毫不顾忌防御的战斗风格,却让他的攻击力得到最大的解放。每一个击中典韦的袁军士卒,都会被典韦随之而来的反击命中,不死也要重伤。
而且,典韦不是一个人来援的。在他的身后,有着数百名披甲执刃的赳赳武夫。有典韦带头,其余生力军的士气就像打了鸡血似得,狂猛无比。当袁军的阵型如同麦子般。被典韦所部割倒一大片之后,他们终于恐惧了,害怕了,最后崩溃了……
要说对敌方密集战阵的杀伤,典韦以伤换伤的战法绝对是无与伦比的。其他人,包括武力天下第一的吕布在内。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也绝不可能做的比典韦更好!
战斗结束了。
虽然只是暂时的。
袁绍的帅旗,就在城外二百步之外。溃退的袁军,当场就被负责督战的袁绍亲兵,斩杀了带头逃跑的十余人,以正军法。然后,袁军中新的一批队伍很快就被集结起来,准备快速发动下一轮的攻势。
袁绍在忙碌着,并州军也没有闲着。张狂手臂受伤。暂时失去了战斗力。但他经过简单的包扎,依然挣扎着坐在现场,指挥防御事宜。为了对付袁军的下一波强攻,张狂特别命令辎重队,将一批储藏在地窖里的小陶罐搬上缺口处的城头,预备使用。
等袁军再来进攻的时候,张狂相信,这些好东西必定能够给袁军一个很深的教训。
除此之外。听到张狂受伤,立刻飞奔而来的夫人赵雨。还发动了城中的女眷壮妇,将破口附近的民居都拆除,然后用得到的砖石木料,开始在城墙破口内侧,砌起了一堵低矮的防护墙。
这件事情,本来应当由民夫来做的。只是由于战况激烈。城中几乎所有的男丁都被张狂组织起来,拉上了战场作为夫役。所以,赵雨能够将城中的妇女发动起来,对城中短缺的劳力,也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为了感念这些妇女的工作成果。这条矮墙,后来就被并州军士卒们,亲切的称呼为“夫人墙”。
所以,当袁军在半个时辰之后,再次从破口处发动大规模强攻时,他们冒着箭矢冲入城中,却还要面对一道高度达到六尺以上的女墙——虽然这堵墙修的很不完整,其中一大半的长度,都是用拒马临时充数。
在女墙的后方,还有两处由原有建筑改造而来的箭台。在临时简陋箭台上,十多名弓弩手整装待战。这些防御工事的存在,让袁军的突击进攻大受阻碍。
当然,就凭如此简陋的防御工事,还不可能挡住袁军的前进步伐。真正给了袁军进攻致命一击的,是那些被小心运上城头的小陶罐。
当至少六到七百名袁军,从城墙破口处相互拥挤的冲进城中之后,端坐在城内高处指挥战斗的张狂,发出了事先约定好的信号。接下来,四十多名经过挑选,膀大腰圆的有力士卒,从城墙破口的两端,举着陶罐就是一阵猛砸。
陶罐的分量不轻,加上里面装的东西,不下二十余斤。被这玩意砸中的袁军,下场当然不会太好。不过,在这次进攻中,袁军吸收了上一次的教训,大量装备了盾牌和长矛。有了盾牌的遮蔽,陶罐的杀伤力马上变的并不值得如何称道。
虽然如此,被陶罐砸中的袁军,往往都会惊慌失措。因为陶罐里装着的,是一种黑乎乎、黏糊糊,气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