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周仓这次顶着的官位,变成了“赵国相”。
北线是张狂军的主力,同样出自井陉,只不过前进线路是一路向东,直奔真定,与董昭军会合,以击败下曲阳的颜良和文丑军。作为大军前锋的于禁,头上的官位并非“常山国相”,而是“巨鹿郡守”。想来董昭在得到更高一级的并州刺史以后,不会舍不得巨鹿郡守的位置。
当然,这个巨鹿郡守的交接工作,需要等到张狂主力击溃颜良、文丑所部,全取巨鹿郡以后。
说起董昭与张狂的关系,那也是一言难尽。
董昭很早以前,便是太平道的隐秘信众之一。出身寒门的他,服膺于“大贤良师”张角的政治理念,想要铲除天子身边的诸多阉竖小人,还大汉一个清明的政治。为此,在得到张角暗中支持,成功被举为“孝廉”之后,董昭便乘机混入朝廷郎官的队伍里,成为一名隐藏的极深的太平道内应。
由于平时隐蔽的好,在唐周叛变,马义元被杀之时,董昭依然避免了暴露身份,成为雒阳城里依然存在的,为数不多的太平道道众之一。而作为雒阳城里残留的地位最高的太平道道众,董昭的身份,在张角三兄弟眼中越发的重要起来。当年卢植的去职下狱,其中就有董昭的功劳在内。
就在张角病死前两个月,因为董昭多次向太平道总部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张宝传出任命,将董昭升为“大师”,代号“仁大师”,专司朝廷的情报。
张角三兄弟相继死去的消息传到雒阳以后,董昭一度以为太平道作为一方政治势力,就此完结了。心灰意冷中,他决定放弃自己的隐蔽身份,好好的在朝廷中混出一条道路来。
按照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记载,董昭此后先是投靠了袁绍,后来又投靠了曹操。曹操自任魏公、魏王,都始自董昭的公开提议。特别是在曹操死后,逼迫汉献帝退位的过程里,董昭可是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不料,在这个时空里,黄巾起义失败不久以后,董昭却被太平道的联络人告知,太平道并没有就此完结,而“地公将军”张宝居然是在诈死。
张宝化名“地师”,派出亲信弟子韦笑等人,重新恢复了一度崩溃的太平道谍报网。董昭在得知几名试图脱离太平道的道众被人清理的消息之后,果断的再次接受了张宝的调遣,以“仁大师”的身份,将不少朝廷机密线报传送出来。
不过,张宝毕竟是诈死过一回,让他对太平道谍报网的控制力大为下降。此时,分属于汝南大帅张曼成余部的黄邵,想办法与董昭接上了头。董昭本着同为太平道道众的渊源,姑且隐蔽的从情报上支持了黄邵一把,看看他能够干出些什么大事出来。
然而,结局让人失望。黄邵显然不是个足以干成大事的人物,葛陂黄巾军不出董昭所料的失败了。在遍览各地的太平道首领以后,董昭的目光再次落到了当时已经平定南匈奴的张狂身上。
随着张狂在并州屡战屡胜,势力越来越强,董昭对其的看好程度也也来越高。当他成为冀州巨鹿郡的瘿陶县长以后,便主动的加强了与张狂势力的联系。
由于一直以来,董昭与张狂之间,都有着张宝这条线作为联系,董昭也被算做是张狂势力中的老人。这让双方对合作都感到颇为安心。而得知太平道居然还有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潜伏在冀州时,张狂不说欣喜若狂,至少是高兴了好几天。
张狂在见面以后,直接将并州刺史的位置交给董昭,也是为了向天下的太平道道众宣示,他张狂继承了张角的太平道正统,并不会亏待那些愿意投奔过来的太平道老人。
被张狂委以重任,一跃而成为一州刺史,董昭却没有就此而得意忘形,反而对张狂及其他并州军大将更加客气。
他看得很清楚,张狂之所以将他安排到并州,一方面是由于冀州极为重要,可谓天下王霸之资,张狂不愿意在冀州留下一支非嫡系的人马。另一方面,也是张狂对董昭的试用。并州是张狂的根基所在,势力深厚,董昭若是想在并州做些什么,也是相当有难度的。
而董昭如果在并州表现出足够的能力和忠心,张狂以后便会考虑将他升到更重要的位置,进而真正成为张狂手下的重臣。
闲话不提,张狂与董昭会师以后,略作休整,便统御着占据优势的兵力,向驻守下曲阳的颜良、文丑所部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