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太史慈,张狂心中就有些叹气。
太史慈与他的母亲,在天平军中也算是呆得人头都熟了。张狂对待这母子二人,真是做到了礼贤下士,每隔几天就去探望慰问一番。由于有老母作为人质,太史慈在天平军中的各种行动,并没有受到多少限制。不过,一直到现在,这位孝子还是没有决定,为张狂效力。
张狂现在,也只得放宽了心情,让随军的家属女眷跟紧了太史慈的母亲,等待着太史慈想通的那一刻。当然,他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若是某一天,张狂一觉醒来,听到太史慈母子俩已经潜逃的消息,绝对不会惊讶。
以军师王果为留守主将,又留下典韦、周仓、于禁等部将,率领天平军主力继续前进,张狂带上了臧霸、乐进、韩当三员大将,领着骑兵队一百余骑兵,前往“地栗里”,拜会赵云一族。
如此规模的一支骑兵,既满足了行军的速度要求,又具备了基本的自保能力。有臧霸、乐进、韩当在,就算是遇到千人级别的敌方骑兵,张狂也相信自己能够安全的逃脱。
当然,就算想要多带一些骑兵出来,张狂也不可能做得到了。军中的战马数量有限,又有不少在前一段时间的战斗驱使中磨破了马蹄,需要休养好一段时间。由此可见,这个年代的骑兵,还没有几百年后成为“陆战主力”的资格。
话说,张狂可不会学习某些喜欢“微服私访”的家伙。“白龙鱼服”,向来是种高风险的活动。尤其是如今的冀州,战乱遍地的情形下。要是在一路上被某个不长眼的家伙给伤到了,张狂就得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试一试自己的命够不够硬了。
哦,对了,在张狂身边,还有一个时刻不离开十步距离的跟随者关羽。自从关羽败给典韦,不情不愿的答应追随张狂开始,此人就成了张狂的影子侍卫,在外边从来不远离张狂。
也不知关羽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张狂私下里恶趣味的想,是不是这位后世的“武圣”,不甘心为自己效力,这才躲在自己身边,好避开那些无谓的战斗?
这种想法,其实是有些道理的。至少,关羽的这种贴身侍卫行为,让他在跟随张狂以后,就从来没有出过一次手。
赵云所在的家族,距离天平军行军线路并不远。向西奔行了二十里,在中午时分,赵家的坞堡,就隐隐出现在张狂的眼中了。
九月中旬,按照农时来算,正是一年中进行收获的季节。不过,由于黄巾军的起义,过去的一年中,整个冀州大地战火纷飞。常山国虽然算是平静一些,却也处处可见荒芜的农田。
——来年的粮食,一定很紧张。一场规模浩大的饥荒,怕是在所难免了……
一念至此,张狂不由得有些内疚。因为,这次**,也有他的一份在内啊!
就在此行即将结束的时候,张狂看见道路旁有一片好大的柿子林。此时,正是柿子长成的时节。但见半枯的绿叶间,一个个或红或绿的柿子,悬挂在树木枝头。张狂看到这些新鲜的果实,口中忍不住有些垂涎。
——感觉好久没吃过香甜的柿子了啊!
不过,张狂的遐想,很快就被打断了。一声声尖锐而慌乱的呼喊,让充满诗情画意的野景,转眼间变得狼奔豸突。那是在柿子林中采摘果实的人们,看见一队声势浩大的骑兵向他们狂奔而来,下意识间所作出的反应!
“妈·的!我们又不是强盗,跑什么跑嘛……”
对于这些平民的反应,张狂有些悻悻然。当然,抱怨归抱怨,他也明白,这些战斗力接近于零的平民,若是一眼看见一队没打出旗号的马队飞奔而来,最明智的选择,便是离对方尽可能的远一些。
所谓“贼过如梳,兵过如篦”。这年头,可没有保护平民战时安全的《国际法》呢!
当然,就算是后世有了《国际法》的年代里,在战争中死的最多的,一样是手无寸铁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