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这是张狂被后世的《三国演义》给误导了。《三国演义》成书的明代,成年男子间学习宋太祖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流行相互结拜。不过,张狂现在可是在汉末,这种风俗还没有兴起呢。
问了一通话,张狂对后方前来追击的对手,有了不少了解。刘关张率领四、五百人为前锋,一个姓陶的议郎在后方压阵。这样的对手,放在两个月以前,张狂还要担心一下。不过现在嘛……
有手中多员猛将压阵,需要担心的,反正绝不是张狂。
正当张狂这样得意的想着,突然,从天平军的后方,传来一阵鼓声。
战鼓擂!
张狂心下一凛,抬眼望去,后军已经停下列阵。
——刘关张,你们好大的胆子,敢用几百人,主动进攻我方几千人?
——不知于禁能不能给这些家伙,来上一个好看?
于禁冷静的发出号令,让部下对着后方,列出一个简单的方阵。
敌人看起来气势汹汹,于禁的脸上,却完全是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
敌人还在百步之外,他手下两百人的阵型,已经转换完毕。三十张射程可达百步距离的蹶张弩,已经上好了弦,随时可以激发。
眼前的这些敌人,队形散乱,衣甲缤纷,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正规的汉军。这样的乌合之众,是治军严谨的于禁最为鄙视的一种敌人。
而且,于禁还注意到,敌人前进的速度,似乎有些偏慢。
为首的敌人,是一个手提长柄大刀,面貌极其威武的壮汉。此人骑在一匹颇为健壮的战马上,却由于身材长大,看起来仿佛是骑在驴背上似的。
持刀壮汉带着五名骑士,在百人左右的步卒簇拥下,一言不发,只是沉默着,前进着。
虽然距离还有六十步,于禁却能够清楚的看到,作为敌人头目的持刀壮汉,脸上那双丹凤眼,居然只是眯着。一不小心,别人看见这一幕,多半还会以为这位壮汉正在闭目养神呢!
——是群老兵!
于禁的心里,浮现出这样的念头。这些敌人的奇特气势,虽然让于禁麾下略有骚动。不过,不用于禁出手,部下已经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经历过多次战斗的洗礼,和数月的严格训练之后,于禁所统御的百人队,已经是张狂手下,阵战能力最强的一支部队。在充分的列好阵型之后,除非是典韦这样的强力“万人敌”前来冲锋陷阵,否则,于禁的敌人们,难免会有些凶多吉少的意思。
于禁所部严阵以待。汉军追兵则继续前进。
五十步
四十步。
三十步。
来敌的头领,一双大眼睛,居然眯得更细了。
他们这些涿郡义兵,在经历了十多次战斗之后,所总结出来的“沉默冲锋”战法,不但能有效的节约士卒的体力,对敌人精神上的冲击,也比寻常的大喊大叫更加骇人。
只要是稍微有些战场经验的人,一看这股沉默的架势,还有冲锋的劲头,就知道己方不是好对付的。这种战法,在从前对付那些小股蛾贼时,极为好用。不少人数远远在己方之上的蛾贼,在他的沉默气势威慑下,经常普一接战,就大溃而逃!
但是,今天追上的这支蛾贼队伍,果然精锐过人。义兵们都已经冲到了距离蛾贼三十步的位置了,眼前的敌军,居然一丝动摇的迹象都没有。
沉默对沉默!
眼看着两只同样沉默的悍卒队伍,就要在悄无声息中,迎头撞上。义兵头领不得不发出了指令。
“向右转!”
义兵头领扬起手中数十斤重的长柄大刀,向右方一指,已经小跑着冲锋到,距离天平军三十步左右距离的涿郡义兵,居然就这样跟着头领,一个大转弯,从右边斜刺里拐了出去!
看到这一幕,于禁终于解开了,刚才深藏在心中的一个小疑惑。
这些家伙,为什么冲锋的速度有些慢了?
却原来,他们一开始就打定了,若有什么不对劲的,就向两边开溜的主意啊!
——既然如此,那么,你们这些虚张声势的家伙,就给我留下一些什么来吧!</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