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提起两晋交替时期的数位名臣,使我想起原历史他们各自的一些脍炙人口的轶闻。首先是不翁文王导,司马睿即使是在称帝后,也经常的不同嫔妃们一起睡,而是时常的同王导来个同床共枕;可见其对王导的倚重和笼络,如何的彰显其对王导的信任。
而王宾弃世后,早已经成为后赵国主的石勒,一遇到憋屈的闹心事儿,就上演一出‘曹操哭奉孝’的戏码,开始来个‘世龙哭右侯’,悲痛欲绝的哀叹上天令王宾离开他太早!
更令人叫绝的是:前秦苻坚淝水兵败以后,想到的不是赶快逃跑,而是仰天大骂苍天。咀咒上天把王猛五十一岁就给领走了,怒斥老天不眷顾他;如果王猛不早早的弃世,根本也不用他来统军征战天下。王猛不死,他也不可能上了谢石、谢玄的当,丢人现眼、兼且痛失江山的成为了世人的笑柄!说实话,苻坚的怨怼也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生性跋扈、固执、且颇富统帅之才的苻坚,一生也就唯一对王猛言听计从,而其所囊括的北方大面积疆域,也几乎都是王猛在人生不足十年的短暂辉煌时期里替他打下来的。
王导、王宾我暂时也就不用妄想了,何况我对王导所擅长的权谋之术也极其的反感。现在唯一在我心中重中之重却还没有头绪的人物就是江东的年少恒温了;原历史对恒温的评价极其的恶劣,主要就是源于其子恒玄在继承其位后有了造反行为。其实,恒温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虽然后来位高权重之后有些跋扈,但其不仅统军平定了已经几十年扎根在梁、益二州的‘成汉’,而且有生之年一直坚持北上,甚至有几次已经打到了潼关,威胁到了前秦的存亡。统军在外的一方统帅,难免的有些跋扈。否则,如老好人一般的何以号令几十万的大军?古时不是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吗?
由于临淄本就处于青州西侧的第二道防线,离华夏的母亲河——黄河其实很近。所以,不足十日,大军就跨过黄河赶到了平原国;当年三国时期刘大皇叔真正成为一方大吏的地方;还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公孙瓒委任的。
我之所以有些绕远的要先赶到平原,一方面是由于平原是青州的属地,有崔嶷的重兵驻防,粮草辎重要首先从平原中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吗!古代的内陆战争,只有首先保证了粮草的供给,才能首先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也只有去抢了。在自己的国土征战,还是对付的外族,何能忍心去搜刮本就已经十分艰难的百姓?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崔嶷统军外驻已经近年了,我同他之间原本就不太了解;我先来到平原,也有征求一下他对此次征战的看法、加强一下双方的沟通的想法。兼听则明吗!崔嶷必竟有多年身处反贼军旅的经验,对后汉军各部的了解要比我清楚得多。
再有一点要理解的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不屈服于强权的刀兵之下也没别的办法。生存本就人最基本、最原始需求,只有生存下去,才有可能顾及其他;就不要以所谓的高调‘气节’二字说之了。人总得要活的不是?
现在的石勒部军卒中,其实绝大部分也都是汉人。石勒已经纵横中原十几年了,他并不是在异域征战,哪来的那么多胡人青壮来补充损失?就是其他的后汉军各部,也同样是这种情况。因而,以后只要驱逐了当政的胡人贵胄,其实也就可以阻止蛮夷对汉民族的奴役和杀戮,也可扭转因主政者的落后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理念才使社会出现倒退现象的尴尬局面;任何时代都是上位者在控制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