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愚兄说的话你有没有在听?一切都得谨慎啊,治国当小心行事,切不可一头发热,忘了咱们刘氏族业!”刘非侧身走到刘彻面前,高声说道。
咪了会儿眼睛,把焦点重新聚在刘非身上,刘彻嘴角微扬,朗声道:“该怎么治国是朕的事,与皇兄你何干?皇兄管得有些宽了吧?
皇帝是为了天下人而立,不是为了刘氏皇族而立,朕只会以万民为重,不会因众诸侯王而改变诏令,这个,也毋须皇兄关心!”
“罢了罢了,愚兄就是个多管闲事的,陛下不听也理所应当,愚兄还有事,便不奉陪了!”
到头来还是自己自作多情,刘非也知道刘彻不会改变心思,便借故推拖,想就此离去。
刘非那急切而又毫无办法的样子,刘彻看在眼中,抿抿嘴道:“皇兄不多留一会儿?或者朕为你布置一场宴席?
长安城乌云密布,似乎是有大雨将至,皇兄归途定不会顺利,何不再留几日,像刘德皇兄一样。”
“不了,愚兄见识过的风雨太多,早对这些天象之雨毫无感觉,淋到了反而是一种舒爽,没什么大不了的。
刘德那小子有才有艺,对陛下用处甚大,但愚兄只是个莽夫,不会舞文弄墨,待着反而不痛快。
太皇太后那儿,就劳陛下带几句祝语了,愚兄事出于急,没什么多余功夫再耗在长安城。”刘非长叹一口气道。
轻咳一声,刘彻皱眉道:“什么事让皇兄如此急切?”
眼睛滴溜溜转了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刘非回道:“还不是愚兄那不成器的儿子,整天兴风作浪,不思进取,每次在我出远门时,必会闹出一桩破事,至于犯过何事,就家丑不扬,恕愚兄不交代了。”
“刘建那小子?”
刘非点了点头,
“哦?董仲舒不是在皇兄那儿么?怎么,他也无能为力?”刘彻奇怪道。
刘非无奈笑道:“董夫子连教都不肯去教,约莫是怕了他了,那劣子没人压得住。”
“怕是皇兄太过溺爱,无人敢动手吧?要是朕的儿子,他那般行为,早被朕训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乖乖盘着了。”刘彻轻哼道。
能教黎民,却教不了一个劣子,董仲舒看来也是口过于行的人,刘彻本想让他多点实在策谋,现在是不太可能的了,这几年江都国国相经历,于他而言,还是白搭了。
儿子确实是他的一块心病,刘非闻言也是干笑一声:“不劳陛下费心了。”
……
远在异乡的张骞,深情地注视着身边,他所熟悉的一切,这月色下的草原,与那刚刚灭了火的树枝,才被自己赶出圈的牛羊,对在异乡娶的妻子轻声道:“走吧!”
于这夜色中,他仿佛再一次看见了,当年跟随着他的队伍,重新集结到了一起,高大威风的马队,一字儿排列在他的面前,而他那红鬃马就站在队伍的前头。
看到面前这些兄弟,他颇有些百感交集的意思。在这近两年间,又有多少兄弟先后离去,现在同他一起重登征途的,已经是不足五十人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