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0章 三鉴四款一识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第三种,便是添料。

    某些工匠或窑口,为了让自己的器物独一无二,又避免被他人抄袭模仿,会在铸器之时,特意往器物中添加一些材料,且于铸器本身的材料不相容。

    等器物成形,那种材料便会永远留在器物当中。

    若是出了问题,例如被同行的对头栽赃陷害,只要将器物一摔,取出掺杂的材料,便能自证清白。

    添料之法,不仅有这一处好处,也因为添了另一种材料,会使器物本身出现“偏侧”的效果。

    即某一件对称的器物,若是悬空,器物会偏向一侧,达成某一方面的“头重脚轻”,或是“头高脚低”的状况。

    许多珍贵器物,都能借此,初步判断真假。

    这种鉴定方式,又称悬拴法。

    这最后一种,乃是烧空。

    此种落款方式,需得真正的大匠,才有这本事。

    他们依靠一双巧手,以及精湛的技艺,纯熟的经验,在器物成型之时,让器物的某一位置,形成空室,且烧制之时不会坏掉。

    如此,器物也能用“悬拴法”来辨别真假。

    可眼前这尊大阿福,却没有任何落款。

    不仅没有印章和铭刻。

    我拿起一掂量,完全没发现有添料和空室的位置,整个泥陶浑然一体。

    当然,即便对这双手对物件重量的判断极有自信,我也没有轻易下判断。

    我又那手指轻轻弹了弹。

    无论哪个位置,这尊大阿福上发出的声音,都没区别。

    这显然不对。

    此时场中,幺姐屏气凝神,哪怕黄明昊对我有看法,也没制造动静干扰,包厢里一片寂静。

    这样的环境下,我对自己的耳力很有信心。

    若有添料或空室,磕碰的声音必定和其他部位不一样。

    通过上手和耳力,我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尊新出的工艺品!

    至于最后一种判断方式,则是通过材料。

    陶也好,瓷也罢,制造时期不同,用料也不一样。

    哪怕特地用和古人相同的料子,因为环境的改变,料中必定增减一些东西。

    若是瓷器,通过上釉和表面纹饰,能遮掩用料的诧异。

    可泥陶不行!

    用料中但有成分的增减,烧出的色泽、上手时的手感都不一样。

    即便能主动添加缺失的成分,终究还是不一样。

    这种差别,若是由技艺极好的工匠制造,一般鉴定师,真不一定瞧出来。

    毕竟古玩一行,东西太多,单论整体,就分了四大项。

    一个鉴定师,终其一生,能精通一项中的一类就不错了。

    其中陶器一类,又因为市场价不高,偏冷门,干古玩这一行的,本质上还是为了钱,除非是公家背景的大师傅。

    如此,能鉴别陶器的鉴定师就更少了。

    但我不同。

    通过“三鉴四款一识料”的层层鉴别,我自信能判断出这件大阿福泥陶的真假。

    我把泥陶福娃放回檀木盒,对着有些忧虑的幺姐自信一笑,伸手将檀木盒一转,同时在转盘上用力一推。

    刹那间,转盘飞速旋转起来。

    喜欢藏局()藏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